不論天氣如何變化,走進許廣躍家的花房,總是綠意盎然:石榴、杜鵑、海棠……天南海北的珍稀樹種,各色花卉婀娜多姿,各種盆栽獨具造型,一派綠色滿園、百花綻放的景象。
許廣躍鐘愛花卉事業。許廣躍的父母多年種植花卉,自小就耳濡目染,喜歡上養花種草。17歲初中畢業后,許廣躍就跟著父親開始以種植花卉為生,家里后院有一畝二分地,父親便建了大棚,專門種植花卉。當時市場需求量小,父子倆種植各種花卉,騎著三輪車四處售賣,雖然收入微薄,但還能維持生計。2005年,許廣躍成了家,婚后,妻子童樹美非常支持丈夫的事業,成了許廣躍事業上的好幫手。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夫妻倆發現鳳臺花卉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們決定擴大花卉種植的規模,于是,夫妻倆整理了自家的三畝地,又租了村民的二畝地,重新建起了一個五畝地的花卉基地。夫妻倆自己育花種花,日子也比以前有了奔頭。
“養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很多的學問,要根據不同花的特點與習性來栽植。有的花適應在潮濕寒冷的地方生長,有是則適應在干旱的土地繁殖,有的喜歡陽光,有的頗能耐旱……”談起自己的養花經,許廣躍深有感觸。從小就對養花感興趣的他說,養花最重要的是注意水、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掌握,才能養護好花卉。為了使自己的花卉種得好,許廣躍從書報、雜志上學習種花知識,從電腦上學習、查詢一些養花方法,認真鉆研種花技能,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養花技術。
“這一行非常辛苦,而且風險也很大。”許廣躍告訴記者,在創業的過程中,最怕遇到的是大風、大雪天氣。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為了防止大雪把花棚壓塌,夜里他和幾個工人不停地把棚上的雪掃掉,既冷又累。還有一年刮大風,把他建在基地里的鐵皮房都刮倒了。每到夏天,就怕下大雨漲水。每年種菊花時都趕上伏天,地都曬得燙人,人非常受罪。可為了自己的事業,夫妻倆咬牙堅持著自己的創業夢。
為了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夫妻倆又對市場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物質條件的提高,閑暇之余栽花種草已成為廣大居民陶冶情操的一種生活方式,于是他們決定進一些綠植、小盆栽等適合家庭居室、辦公室等擺放的花卉。后來,夫妻倆從網上查詢得知,廣州的花卉市場大,品種多,夫妻倆一商量不如直接去廣州進貨,這樣一來更省去許多成本。
許廣躍的花房被村民戲稱為“花卉海”,城區、鄉鎮批發花卉的商販紛紛慕名而來,說他的花卉品種多、顏色艷、質量好。10年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銷路的打開,目前夫妻倆的花卉規模已擴大到20余個大棚,有溫室大棚、日光大棚,還有遮陰育苗大棚等,一年可獲純利1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卉批發專業戶。
許廣躍開朗、豁達的性格,讓他花木種植的道路越走越寬,他不僅自己種植樹木,而且每天接待村民咨詢種樹經驗,很多村民也和他一起走上了這條綠色致富路。面對未來,許廣躍夫妻倆充滿信心,兩人表示,在不斷提高自己花卉種養技術的同時,做強引進花卉這一塊,既為周邊地區的花商提供進貨方便,又能滿足日益壯大的花卉市場需求,從而通過自己這個花卉基地,讓整個鳳城都飄滿花香,變得更美!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