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前進道路不該還是二維平面的總體規劃,這樣只會讓城市朝單向發展,而我認為摩天大樓可以做到更多,可以超越其本身。”
在2013年的新加坡世界建筑節中,黃文森談到他的露臺花園裝點了新加坡的天際線,他還強調了綠色建筑包括植物在新加坡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新加坡作為全世界環境最優美的國家之一,也成為如今勢頭漸盛的“海綿城市”的建設范本。這與新加坡在建國伊始就貫徹的生態城市理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畢竟,在國土面積僅7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劃出五分之一的區域作為永久自然保護區,這樣的魄力和遠見并不是任何人都具備的。當然這也要歸功于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
“海綿城市”新加坡
黃文森、RichardHassell,以及WOHA
“21世紀將大大不同于20世紀,我們為什么還要用過去100年的發展經驗來指導現如今的城市規劃和設計?”
左:RichardHassell右:黃文森
作為新加坡當代最著名的兩名建筑師,黃文森和RichardHassell與他們的WOHA工作室,一直在為如何建設一個更舒適的城市發聲,他們的影響力相比于上位決策者可以說有過之而不及。作為工作室靈魂人物之一的黃文森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新加坡,一九八九年以優異的成績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之后,滿懷熱忱的建筑青年便進入了新加坡的凱莉希爾建筑事務所工作,左手執筆,打算描繪一番天地。在那里,黃文森遇到了同樣于一九八九年畢業于西澳大學的RichardHassell。在契合的設計思維與價值觀念以及滿腔熱情的驅使下,他們終于在1994年創立了WOHA事務所?,F在,這位左撇子建筑師正在世界各地奔走,宣揚他們的高密度城市建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