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正文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 中國城市規劃應避免追求短期效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8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劉詩萌  
            過去四十年間,中國城市的發展崛起速度震驚了世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口流動的放開,北京、上海、廣州等資源和人才集中的大城市“膨脹”成超大城市,北京的戶籍人口在40年間從871.5萬增加到2170.7萬人,然而交通堵塞、教育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因此,在2018年幾個一線城市出臺的最新規劃中,“控制人口”成了一個難以忽視的關鍵詞。
       
      æ?°å? å?¡â??è§?å??ä¹?ç?¶â??ï¼?åº?é?¿å??追æ±?ç?­æ??æ??åº?

            同樣的現象也在一些增長較快的準一線和二線城市中出現。2018年10月29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新型全球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南京城市國際化發展論壇”上,新加坡“規劃之父”、墨睿設計事務所董事長劉太格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迅速發展,有時候做好城市規劃的功夫做得不到位。他建議,應加速推進多規合一,否則很難形成完善的城市規劃。

            趕而不想、追求高大洋怪要不得


            劉太格是新加坡建筑界“國寶級”人物,他于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發展局,10年后任建屋局局長,1989年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長與總規劃師,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

            在他看來,當前中國許多城市規劃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趕而不想”,追求高大洋怪,取得短期效應。“因為中國地方政府也受到很大的壓力,必須迅速發展,這我都很理解。但其實過去的新加坡政府也有同樣的壓力,甚至更大。“他表示,世界上很少有像新加坡這么小的國家,當時他們很擔心自己未來的生存,因此要把城市做得更好。同現在的中國一樣,新加坡走的也是“邊建設邊規劃”的道路,一方面把規劃做好,另一方面在規劃還沒有做好之前,政府也在不斷地建設。只是在選址方面盡量用心選好,規劃做好之后就完全按照規劃來做,做到快而不趕、多快好省。

            對于中國城市面臨的“趕時間”問題,他建議采取同樣的方式:“這個城市已經生存了1000年了,請一個規劃單位花1年的時間來做一個項目,充其量是1001年沒有規劃的。可到了1001年之后,方案做出來了,政府必須按規劃來處理。”

            并且,在規劃過程中,政府和企業的工作不應本末倒置。政府的規劃應多從政策、歷史自然、環境保護去引導,而微觀設計、市民生活等方面可以留給市民來做。不過,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花大力量去進行建筑設計,留出不少空白,變成企業建筑來引導政府,這就是城市規劃做得不好的地方。

            避免短期思維、孤島思維

            不過,面對仍然在城市化過程中飛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如何去進行規劃才能跟得上城市擴張的步調,避免規劃落后引起的大城市病呢?

            英國皇家社會科學院院士、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發起人和主任彼得·泰勒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所有的高速發展的城市,房地產的擴張都是不可避免的。和全球其他城市相比,中國的房地產和城市規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一點是益處也是弊端,好處是集中了資源,項目得以順利進行,壞處是由于外界變化非常迅速,城市規劃需要非常靈活才能適應。因此規劃需要有遠見,如果眼界不夠的話,可能這個規劃幾年過去就不適應了。

            對此,劉太格將城市規劃的要點總結為“明智化”三個字,即要有人文學者的心,科學家的腦,藝術家的眼,每做一件事都經過慎重思考。一般做規劃,首先要算到底方案里面要多少面積,給多少人,用多少容積率。如果一座城市經濟發展順利,人口增長率特別大,那么就應該按照情況把數字定得盡量高,而不要定得太小。他認為,現在北京的問題就像把五六個人的體重放在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健康的。如果把北京分成五六個城市,那么每個城市可能都是較為健康的。

            另外,他還強調了多規合一的重要性。“多規合一在中國大家經常談到,目前我認為還沒有適當地做到。”他認為,城市規劃是要從大系統來引導小系統,從系統做到個別項目,需要避免孤島思維。如果每一個中心城區和縣區各做各的項目,那么規劃是不可能做到很完善的。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