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正文

      舊工業遺產的景觀改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高聳入云的工業煙囪一旦廢棄不用,如何處理著實是一個難題,考驗著城市管理著的智慧。假如一拆了之,自然是省事,然而拆除工業煙囪這樣的高大建筑,不僅要耗費一定人力、物力,而且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或許還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環境污染。將廢棄煙囪改造成“多姿多彩”的碩大“溫度計”,應該說是一個變廢為寶而且富有創意的生動實踐。

        從煙囪到“溫度計”,涉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學問。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已經不是新生事物,國內外對此都有專門研究以及付諸實踐。即便是煙囪改造成溫度計,留壩也并非獨一無二。早在2010年,原上海南市發電廠165米高的煙囪被改建成一支碩大的溫度計,隨時給浦江兩岸的世博園區“量體溫”,成為黃浦江畔的一道風景線。

        在其他類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方面,國內外已有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國內,例如蘇州河沿岸,這里歷史上曾經是上海金融、倉儲重鎮,匯集了一批如四行倉庫、光二倉庫以及工業品市場等頗具代表性的歐式倉庫建筑群,見證了上海金融倉儲業發展的早期階段。現在蘇州河沿岸有十多處藝術家工作畫廊和創意園區,即由老工廠與舊倉庫改建而成。這些老工廠、舊倉庫原本面臨拆除命運,后來在藝術家和媒體呼吁下,避免了大規模的改造,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設計師入駐,形成蘇州河邊獨特的人文景觀,營造了蘇州河沿岸濃郁的文化氣息,也成為上海時尚文化的新地標。這樣的事例在國內多個城市均有出現。國外,德國在工業遺產再利用方面亦有很多成功做法。弗爾克林根煉鐵廠位于德法邊界德國薩爾州弗爾克林根市,該廠建于1873年,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改建為工業博物館,人們將原來的模具房、礦石堆場、動力機房、高爐改造成地方大學的實驗中心、攝影和圖片藝術展廳和瞭望臺。埃森(Essen)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煤炭焦化廠,1847年煤井開始運行,2001年9月該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改造后主要功能為工業藝術/現代設計產業中心。包括博物館、學校、設計類公司、公園(溜冰場、滑雪場、摩天輪、瞭望塔等)。此外,還有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都非常重視修復保護工業遺產歷史建筑,并且賦予其新的功能。

        綜觀國內外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呈現出共同價值追求:一則因地制宜實行“藝術改造”,根據工業遺產自身“體型”面貌特點,科學合理剪裁包裝,使其面貌功能煥然一新,同時又講究巧妙精致,不主張傷筋動骨的“大手筆”。二則節約為本盡量少花錢,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中最大的原則就是節約。三則遺產華麗轉身后既能發揮實際效用,又具有賞心悅目的觀賞價值。從這種意義上講,留壩縣將廢棄煙囪改造成超大“溫度計”自是無可厚非,而且為當地增加一道靚麗人文景觀,值得肯定。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