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正文

      蘇州園林技術人才面臨短缺困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2  

        “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蘇州名園如繪,園林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符號,是城市的響亮名片。昨天,市人大代表、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薛梁不無擔憂,蘇州園林的園藝水“平、管理標準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必須關注的是,當前園藝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園林事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目前,園林景區各類專業人才事業編的平均年齡45歲以上;公益性崗位、勞務派遣身份的,分別是2004年、2010年后引進的,由于收入差距大,流動性較強。薛梁代表告訴記者,虎丘景區人才“隊伍的建設,在整個園林系統還算是比較好的,現有10名園藝工,最小的二十出頭,最大的五十出頭。像盆景工、陳設布展工這類人才,不是三五年能培養出來的,起碼要經過10年的鍛煉,還要看每個人的悟性。”

        昨天,記者走訪多個園林景區,通過實地調查發現,有的園林近300畝景觀綠化,僅有一名年過半百的技師帶著農民工負責養護;有的景區千余盆蘇派盆景,僅有10名員工負責養護、創作,且并不是每名技術都過硬;有的園林甚至無一名園藝花卉盆景、陳設布置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園林技藝涉及面廣、人才培養周期長,工作單調乏味,均是苦臟累的露天作業崗位,且經濟收入低,很難吸引人、留住人。”薛梁告訴記者,近十年來,隨著一批懂管理、懂技術的員工陸續退休,園林綠化養護正日漸面臨管理乏人、技術斷層的窘狀。尤其園林花卉培育、蘇派盆景創作研究、文物監測保護、文史研究等專業人才嚴重短缺。

        為此,薛梁代表建議,由相關部門協調,園林綠化部門與南京林業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合作,采取定點委培的方式,為園林景區培養一批園林管理、技術人才。對取得國家教委認可的畢業證書,以及符合景區約定條件的畢業生,以專技人員身份定向引進。

        薛梁代表提出,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對年齡在4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在國際盆景賽事、中國花卉園藝博覽會、中國盆景精品展、全國菊展等國際性、全國性大賽上獲銀獎以上,政審合格的園林綠化緊缺專業人才,建議經市人社部門批準后,用人單位可直接引進為事業編專技人員。同時,對年齡在4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綠化養護等相關行業技師,或蘇派盆景、園林陳設布置等方面的特殊人才,經市人社部門、市級層面園林及相關專家組成的評審組評審合格后,由用人單位直接引進為事業編專技人員。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