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建筑,是文明發展過程中人類改造世界的產物,也是人類自由外化和物化的表現,理應承載人性自由,否則就只是人類自身異化的表現。過去,我們只需為了滿足生存需求,占據一個居住空間,而現在,我們為房貸四處奔波成為房子的奴隸,是本末倒置的不自由。那么,城市和建筑到底應該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體驗?城市和生活又有著怎樣的空間聯系?
7月19日,北京構筑空間文化傳媒主辦“【景】與【城】——探求設計與城市生活的空間聯系”沙龍對話在國貿建外SOHO成功舉行。北京NEXT建筑事務所合伙人蔣曉飛、約翰·范德沃特、OAD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伙人陳英男、聯創國際設計集團副總裁北京公司總經理劉旭、HMD(漢米敦)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項目董事陸小寧、人民日報主管中國城市報品牌委副秘書長楊志宏等嘉賓就“城市·生活·遠景”、“關于設計與生活”、“建筑設計與空間體驗的聯系”等話題展開討論。
“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設計——
首先,各位嘉賓依次分享了自己心目中最渴望的城市生活狀態。荷蘭建筑師約翰·范德沃特用《清明上河圖》的例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NEXT建筑事務所合伙人約翰·范德沃特
“中國的城市生活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源于《清明上河圖》,通過畫上對中國人民當時的生活氛圍的精彩描繪,我能從中看到建筑和人的完美融合。過去的十年間,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讓我看到南北方城市中所存在的一些相同之處,就是現代化和城市化,這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但同時也使人們開始追求體量而不是質量。對于中國現在城市的發展和進程來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這一問題,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將自然環境與人居空間相結合,讓舒適度和空間尺度都有所體現,并對人們的心理造成良好的影響。”他如是說道。
而聯創國際設計集團北京公司總經理劉旭則從人的內心訴求出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愿景。
▲聯創國際設計集團副總裁北京公司總經理劉旭
“在聯創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年輕的城市,但因為停留時間太短,我并不了解這個城市,而我們所看到的往往都是片面而已。對于每個人而言,訴求點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你對這個城市生活的印象,這取決于你心態的變化,你再喜歡它,卻無法融入,那么這個城市永遠跟你沒有關系,我希望我們可以帶著一種信仰在城市生活,真正的成為這里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