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智慧·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為主題的2015年(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近日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先生圍繞當代城市建設的主題——“綠色、智慧、人文”為報告主題,對城市發展方式轉型的原則和方向進行剖析。
“綠色、智慧、人文”如今已成為中國城市各行業內的熱點話題和關注焦點,為此中國風景園林網特邀李迅先生進行深度專訪,再次梳理、解讀三個詞匯的相關理念與方法,以實際案例詳細分析在踐行“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過程中應注意到的關鍵點。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先生
CHLA:李院長,您好,近日您在廣州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上,做了關于當代城市建設三個主題“綠色、智慧、人文”的主旨報告,請您談談三個主題形成的思路和脈絡是如何而來的?
李迅:當代城市發展戰略的脈絡可以梳理出兩條主線,一是基于國家意志的競爭力戰略,城市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關注城市發展至關重要;二是基于人民意志的宜居型戰略,包括環境保護、文化保護等。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城市未來的追求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包括田園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生態城市和綠色城市等。
“綠色、智慧、人文”這三個主題的由來,要從北京奧運會說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突出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大理念是基于對世界發展趨勢的判斷所提出的。第一,“綠色奧運”是對環境的要求,這是奧運會舉辦的首要條件,基于此,北京做出重大決策,將中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的首鋼集團從北京外遷;第二,當代社會高科技對于各方面的影響巨大,提出的“科技奧運”為的是使北京成為創新城市,在奧運期間,對場館設施建設進行了創新,如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等;第三,提倡“人文奧運”,希望通過奧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發展,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魅力。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將北京未來15年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在奧運會結束后,很多專家建議北京應繼續傳承奧運精神,北京奧運的三大理念應該成為北京市的城市發展的基本理念。北京城市建設應該遵循“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發展策略。“綠色北京”強調集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要改善人居環境。“科技北京”,強調北京的各項規劃、建設、管理等都要實現基于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人文北京”,強調未來的發展更加注重軟建設,多樣化的公共服務要以人為本,給予百姓人文關懷。城市發展應以人為本,城市建設應以提升人的幸福感為目標。
201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頒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完成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其中強調推動新型城市建設,順應現代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新趨勢來指導城市發展。具體來說,就是第一要加快綠色城市建設,第二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第三要注重人文城市建設,來全面提升城市的內在品質。奧運的三大理念提升為北京推進城市建設的三大策略,更進一步提升為國家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三大主題——“綠色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這三大主題順應了城市現代發展趨勢,體現了城市發展本質要求,將在未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城市建設的指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