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園林綠化網 |
       
      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英才 » 最新公告 » 正文

      跳槽一族 讓核心競爭力成為你的起跳助推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1-18  
             人在職場,換東家是常事。每個決定“辭舊迎新”的人,必然都心懷美好的愿景,結果卻不是所有人都會稱心如意。有的人越跳越高,一步步逼近自己的職業目標;有的人卻越跳越茫然,不經意間跳進了死胡同。轉職不是壞事,關鍵是這個彎轉得是不是漂亮,能不能讓你就此駛入職業發展的高速路。
        想出去闖闖,不喜歡這個領導,換個環境,這些可以是對外遮掩自己為什么跳槽的借口,但絕不應該是離職的真正理由。無論你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是為了職業成就感,起跳的那一刻,請你評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確認“彈起”你的是實力而非主觀感覺。
        跳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有所得
        這次,距離陳戈上次履新,只有一年零四個月。他作這個決定的時候并沒有像第一次那般糾結,彼時,他焦慮不堪,做夢都夢到自己在一群圍觀的陌生人中緊張地撓頭,那種心臟收緊的感覺至今都記憶猶新。
        上次去職,陳戈看中了對方提供的高職高薪。那年,陳戈真切地感受到了“就業難”,趕場似的參加各種招聘會,看著無數簡歷石沉大海,身邊都是鎩羽而歸垂頭喪氣的同學,到處充斥著讓他沮喪的消息。所以,當一家國企通知他復試通過的時候,那一刻,真是春暖花開。
        這份工作薪水一般,卻解決了陳戈最憂心的戶口問題。最初的同學聚會,陳戈都是聽眾,聽他們抱怨沒完沒了的無補貼加班,聲討不許上QQ的變態規定,分享辦公室的相處之道……這些于陳戈來說都很陌生,他們加班補貼高得嚇人,都搶著犧牲自己的節假日;管理很人性化,看K線圖也沒人說你;至于復雜的辦公室政治,陳戈體會不到,這里講究論資排輩,他還沒到站隊的時候。
        四年后的同學會,陳戈有了格格不入的感覺。同學們要么已經升遷,用人之術講得頭頭是道;要么手里有簽單權,飯后只要一筆下去就能報賬。反觀自己,心無旁騖兢兢業業地干了四年,“優秀員工”、“技術比武一等獎”之類的榮譽證書塞滿了抽屜,但這些精神獎勵既拿不出手也說不出口。
        陳戈有了去意。新興行業里,企業在發展初期比拼的是投資方的實力,陳戈先根據這個標準鎖定了幾家企業。幾番考慮,陳戈選擇了提供技術總監職位的那一家,理由是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吻合。陳戈長于技術短于交往,較之于營銷類崗位,這個位置需要處理的人事關系相對簡單,非常利于揚其長避其短。
        一年多里,陳戈體會到了一錘定音的成就感,也深感責任自負的不容易。逢有技術上的疑難雜癥或是團隊間銜接不力的難題,陳戈就是“終端”,是攻堅還是放棄,是A的責任田還是B的失職,必須給個定論。同時,面對業務部門提出各種想當然的需求,陳戈要想辦法“婉拒”,理由可以五花八門,但絕不能讓人家記仇告狀。當然,向上匯報工作或是年終述職,怎么包裝成果哭訴困難,也是需要費心思量的事。
        這段全新的體驗讓陳戈修正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說以前陳戈打算靠技術吃一輩子,那現在,他已經改主意了。既然已經在這行里干了七年,那不妨轉到產品上,兩相結合才是綜合素質,畢竟,技術可以立身,業務才能處世。
        所以,第二次跳槽,陳戈選擇了總經理助理的職位。
        這絕不會是陳戈的最后一跳。
        厚積薄發跨過職場天花板
        李曉楠跳槽了。2005年,李曉楠遇到“初戀”——一家事業編制的雜志社。李曉楠是帶著崇敬之情入職的,當初那些印在雜志上的名字如今就躺在自己的手機里,這份跟偶像親密接觸的激情點燃了她。經常,主編一個電話過來,她就飛出去,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奔波采訪,返程途中開始碼字,有時候還要推倒重寫,為的就是印出來的那幾個頁碼。
        在第五年的時候,李曉楠的積累在一篇文章上收獲了成功。一時間,各種崇拜者的電話,各式的頒獎禮,不同主題的講座和研討會,紛至沓來。她給大家講文章的構思,分享寫作技巧,交流從業感受,暢談職業理想。慢慢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變成了熟人和朋友,越來越多的業界前輩被錄入手機,逢年過節,他們都能收到李曉楠的問候短信。
        直到有一天,這里面的一位前輩向李曉楠伸出了橄欖枝。
        如果說最初跟她搭伙的是個“經濟適用男”,那眼下這個無疑是“高富帥”了。對方開出了優渥的條件,薪水先增加兩倍,以后逐年再漲;聘為常務副主編,再配一輛車。
       李曉楠糾結了。這里收入中等,撐不著也餓不著;工作強度不大,喝茶聊天的時間很富裕;最重要的是穩妥,肯定沒有主動踹你的主意。新地方沒有編制一說,全部市場化運作,節奏快壓力大,而且投資方看不到收益,隨時可以換人。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終結“初戀”,那一定要衡量它的壞,放大它的好。這些壞的東西是不是在新單位也會有?孰重孰輕?然后,再去放大它的好,如果這些不足以讓你留下,那離開不會有什么遺憾。
        李曉楠的思考持續了一個月,最終決定離開。如果繼續待在這里,李曉楠覺得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到將來,幾年之后,順利的話提個副主任,薪水不高也肯定不會有配車,一輩子可能就這樣了。說白了,這里的發展空間有限,伸手就夠得著天花板,還有好幾十年的班要上,李曉楠不想這么壓抑。
        到了新單位,同事們都知道李曉楠是被“挖”來的,年齡差不多的說對她仰慕已久,年長些的客氣地恭維她,每個人都是笑臉相迎。可李曉楠知道,他們心里大概都想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正悄悄等著試她的斤兩呢。
        一鳴驚人,李曉楠現在要的是這個。
        放遠目光 忍得一時之失
        張問的跳槽決定,斟酌了半年之久。老東家和新單位,實在是各有千秋。大學畢業時,張問去了一家網站做編輯。張問的法學專業背景很快就讓他脫穎而出,獨立運營社會頻道。第三年的時候,他們承接了一家政府網站的維護工作,張問毫無懸念地成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如果是剛參加工作,那埋頭苦干一定是正途,干出成績才能壘起“敲門磚”。這個時候,一定要站在上面往遠處看,再一味埋著頭,就看不到前方的機會了。有時候,時機比實力更容易成就一個人。
        在這個職位上,張問需要接受雙重領導。不過,多個婆婆有時候多的并不是麻煩。因為可以直接跟服務對象零距離接觸,張問在內容選取和呈現方式上基本能完全做到讓對方滿意。而在后臺實現上,網站能夠提供非常給力的技術支持。
        張問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做到兩邊都不得罪,首先得明白各自的底線。比如說,什么樣的內容做什么樣的標題,肯定不能聽網站的,不然,出了問題肯定拿你是問。因此,萬一碰上兩位婆婆意見相左,夾在中間的張問必然要退后一步的,靜待兩方你推我擋折騰明白了再行處置。
        這種協調鍛煉帶來的是機會。合作兩年之后,張問接到了對方的加盟邀請。
        他們看到了張問的能力,希望他能在新單位組建自己的團隊,獨立運營維護這個網站。換句話說,就是請張問過去另起爐灶,基本上就是個“創業”的邀約。
        此時,屬意張問的還有一家成熟的商業網站,提供遠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高薪和成熟的團隊。
        張問為此搖擺不定。前者人熟事熟,還有事業編制,但薪水要降一大截,加上機關里錯綜復雜的人事關系,張問很怕自己稀里糊涂當了炮灰。后者高薪聘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只是,工作的延展性不大,手上現有的資源都用不上了。
        最關鍵的是,張問現在的單位還算稱心如意。年前,張問剛剛競聘為副主任,薪水小漲,工作沒增加多少,手下卻多了四個人。都說是騎瘦驢找胖馬,可張問卻覺得自己找到的都是瘦馬:第一匹飼料少,第二匹耐力有限。
        就這么一直拖了幾個月,直到張問34歲生日。那天,喝完酒,張問看著主任兩鬢的白發,突然冒出個念頭,除非自己的上司另覓高枝,否則,自己被扶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是件很可悲的事,鑒于35歲這樣的跳槽“底線”,張問決定盡快二選一定個地方。
        張問幾番權衡,選了那個能自己說了算的地方。商業網站雖有高薪,但后勁兒不足,等到40多歲不想做了,還能往哪兒跳呢?如果把目光放遠些,就能看見在自己選擇的這個平臺上,不但既有的資源可以盤活,還能有計劃地拓展新人脈新資源。所以,這里雖然有一時之失,但軟實力不容小覷。
        目前,張問正在少說多做地摸底階段。
       
       
      [ 園林英才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英才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