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閨蜜,是個人精。生活里熱情洋溢,朋友圈更是風生水起,是我身邊的朋友中,為數不多還堅持發朋友圈的人。不僅堅持發,還發得很認真。她有一個朋友圈升職指南,隨便翻翻,還真的有點與眾不同,時而逗比解悶,時而高深專業,讓你忍不住想點贊。
后來我發現,職場這樣的人還挺多,甚至有些人的朋友圈就是發給老板看的。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總結了幾點升職加薪的必備圈品:
后來我發現,職場這樣的人還挺多,甚至有些人的朋友圈就是發給老板看的。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總結了幾點升職加薪的必備圈品:
1
你一定要關注老板的朋友圈
你一定要關注老板的朋友圈
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可以理解,但你一定要關注老板的朋友圈,因為那里的動態很可能就是你的未來。
這句話,我其實深有體會。
以前,我有個同事,特別心細,看問題也總比我們想得多看得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概兩三年前,我們公司要開拓日本業務,打算從總部派一個人去日本坐鎮,對于很多中層來說,都是天大的機會。大家摩拳擦掌,最后卻是一個不太起眼的人搶走了名額。原因特別簡單,她會說日語。
我和她認識很久,從不知道她這個壓根連日劇都不看的人會說日語。可后來她悄悄告訴我,老板的朋友圈里早有去日本發展的端倪。
后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確實如此,老板對什么新業務有興趣,想要拓展什么樣的關系,朋友圈大多可見。要不要點贊、留言互動,我覺得并不是太大問題。但偶爾刷出一下存在感,絕對是個聰明人的選擇。
如何刷出存在感,也很講究。首先是頻率不宜過高。這就好比夸人,都要符合邊際遞減效應,別人第一次聽覺得受用,越聽就覺得煩。其次,隨手點贊結合高質量互動,評論無需太長,更不要在評論區來回來去地聊天。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厲害”,都能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別人在不在乎點贊并不是你能控制的,但是好聽的話,沒人不受用。
2
可以調侃人生,但別訴苦
可以調侃人生,但別訴苦
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朋友圈訴苦就是作死。過去我不信,見過幾個就信了。有個同事,就是因為整天在朋友圈里喪變成了前同事。還有一些人,無形之中,影響了自己的前程。
公司以前有個80年的老同志,總覺得朋友圈是私人領地,屏蔽了老板同事就開始沒完沒了地抱怨。自以為沒人看見,沒想到,前段時間想跳槽,不知道為什么圈子里一直謠傳,他這個人負能量,招進來怕影響團隊士氣。
他哭喪著臉把朋友圈都刪了,可是已經沒用了,有時候一個人對你的印象幾秒鐘就建立了,可要改變這個印象,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實現。“愛抱怨”這個標簽,就是職場的毒藥。
反而是有些聰明人,調侃人生,卻從來不訴苦。個中分寸,看得就是一個人的本事。記得有一段時間,一組“我們是誰”的吐槽漫畫刷屏,很多人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有一次,我發了個甲方乙 方的,老板都評論說感同身受。
調侃并不是抱怨,而是無奈中的一種豁達。
但就算是調侃,什么時候說也很關鍵,閨蜜跟我說,平時說說笑笑怎么都好,可越是到了艱難的時刻,越不能表現出自己的苦。所以,她的朋友圈有個特點,到了團隊艱難的時刻,總喜歡發些輕松的題外話,哪怕是發個段子都能給周圍的人減壓。
她有一個理論:你曬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價值,未必是和職場直接相關的干貨,但至少應該提供情緒價值。
按照閨蜜的話說,在朋友圈里,做個有趣的人,真的是個加分項。
公司以前有個80年的老同志,總覺得朋友圈是私人領地,屏蔽了老板同事就開始沒完沒了地抱怨。自以為沒人看見,沒想到,前段時間想跳槽,不知道為什么圈子里一直謠傳,他這個人負能量,招進來怕影響團隊士氣。
他哭喪著臉把朋友圈都刪了,可是已經沒用了,有時候一個人對你的印象幾秒鐘就建立了,可要改變這個印象,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實現。“愛抱怨”這個標簽,就是職場的毒藥。
反而是有些聰明人,調侃人生,卻從來不訴苦。個中分寸,看得就是一個人的本事。記得有一段時間,一組“我們是誰”的吐槽漫畫刷屏,很多人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有一次,我發了個甲方乙 方的,老板都評論說感同身受。
調侃并不是抱怨,而是無奈中的一種豁達。
但就算是調侃,什么時候說也很關鍵,閨蜜跟我說,平時說說笑笑怎么都好,可越是到了艱難的時刻,越不能表現出自己的苦。所以,她的朋友圈有個特點,到了團隊艱難的時刻,總喜歡發些輕松的題外話,哪怕是發個段子都能給周圍的人減壓。
她有一個理論:你曬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價值,未必是和職場直接相關的干貨,但至少應該提供情緒價值。
按照閨蜜的話說,在朋友圈里,做個有趣的人,真的是個加分項。
3
不要在朋友圈里曬努力
不要在朋友圈里曬努力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則很火的反雞湯小短片:
一個年輕人獨自加班到凌晨四點,發現辦公室里還有一個人留下了水杯,他以為是經理,覺得自己的勤奮終于被人看見了。第二天經理宣布準備評選“最佳員工”,拋給他曖昧的眼神,說要把最佳員工發給把工作當事業的人,內心一陣竊喜。同事要他請吃飯,他以為同事知道最佳員工的內幕,原來他曾經揚言說搬家之后要請客。
董事長也叫住了他,他以為老天眷顧了他的努力,結果董事長提醒他以后加班之后要記得關空調。經過各種戲劇性的反轉,最后才發現那天晚上他看到的水杯,是保潔大姐的。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曬加班,告訴別人自己多辛苦,其實無非是自導自演的一場戲。
蜜芽CEO劉楠在《奇葩說》里曾經有過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加班千萬不要故意讓老板知道,理由很簡單,真正優秀的員工永遠不給老板壓力,而且還能做出業績。你加班并不代表你優秀。
朋友給我講過他們公司有幾個超厲害的90后,工作五年,年薪超過50萬,還都升職了部門主管,基本上每天11點才下班,卻從來沒有跟任何人炫耀過自己的努力。做出的業績就是一切,是最值得信服的結果。
一個真正努力的人,從來不需要點贊,因為結果本身已經能夠帶來強烈的滿足感。
朋友圈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是一個人的生活的縮影。升職加薪雖然不全靠朋友圈,但你的朋友圈里能解讀出你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把你的微信頭像換成一個正式的個人形象照,不管你是剛畢業還是畢業很久了,這張正式的照片都能增加別人對你的信任感。
刪除你朋友圈里的拉票信息,以后千萬不要再隨便貪小便宜,因為那樣會讓自己看起來很low。在朋友圈傳遞高質量信息,有趣的書,有用的知識,有趣的段子。對于一些小情緒,可以和朋友傾訴,千萬不要讓你的朋友圈成為情緒的垃圾場。
其實朋友圈最討喜的狀態是這三種:我很忙,但很好;我很強大,并且有用;我這個人很有趣。每一個拿出手,都是一個人的職場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