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求職平均期望薪資為8431,95后畢業生和“前輩”相比不僅對薪水待遇有較高期待,對工作環境也有要求。
對此,有APP上發布了“應屆畢業生平均期望月薪”這一話題。截至目前,已有2萬多網友參與投票,上千位網友發表觀點:
一、認為合理
“實習3個月,轉正后這點工資確實不高,要不留不住人才”
“希望應屆生有這么高的工資,這樣年輕人有更高的起點,也有更豐富的物質去追求更多。 不過現在市場上絕大數行業還是給不了這么高的。”
“一線城市這個水平不高, 就北京而言,去掉租房,吃飯等日常費用,所剩無幾,大家上班工作,還是要保住基本生活支出吧。”
二、認為不合理
"不太合理。我畢業八年了。才八千多工資底薪。”
“我工作了6年,還是煉油行業國企今年才漲到7000多, 剛畢業就8000多太不實際了, 而且同事有211、985畢業的也這些工資。”
“我干了3年還不如畢業生,尊重在職場默默付出的前輩吧!”
“現在的應屆生真敢想啊,畢業就要八千的工資,瘋了嗎?我們畢業時才800!”
除了以上的兩方對立觀點以外,還有一些網友發表了自己的一些不同見解:
“合理與否是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應聘者能力如何。”
“要看能力,能不能勝任工作,如果優秀八千多也不多,如果不能勝任本職工作,談什么八千多工資啊?”
“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我覺得薪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哪個領域發展、自己能學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薪資也許是你工作能力的一種體現,但不是你未來的全部。”
以上是網友們的一些觀點。
但是,職伴君認為:凡事都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越是反常的現象,越是要深究背后的緣由。
所以,當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非常態現象時,我們別做每次都“閃到腰”的人,要以冷靜理智的姿態去探求其背后的緣由,讓自己成為人群中那個清醒的、不盲從追隨的人。
回到應屆畢業生期望薪資的這個事件。在乍一聽到此事的時候,相信很多的網友們都會嚴重內心不平衡:
“老子我干了這么多年,都還不如你剛畢業的工資!那我還混個啥子?!”
“我一畢業的時候才3000不到,你們倒是好,一上來就趕上我4年后的工資,你們這樣要把我往絕路上逼啊!”
“現在國內外企業如此大規模裁員,我們都發愁如何重新找工作,你們卻一上來就要這么高的工資,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雖然網友們看著不置一詞,其實內心里已經罵開了鍋。我們這些學長學姐們,暫且冷經冷靜。
在評價應屆畢業生張口要高薪的背后,我們是否存在一些看問題的盲點?
以下一一列出這些信息和盲點:
2019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的專業是如何分布的?
近幾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很多高校都開始推進新興專業,以前覺得是不務正業的事情,突然在高校中成為風靡一時的專業,將學生的愛好和學習結合,而且還能以高薪的姿態進入職場,著實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而未來市場的人才爭奪戰也會愈演愈烈,應屆畢業生作為職場中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勢必會成為企業哄搶的對象,很多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也不再專挑過去的老牌專業。
AI、人機互動、大數據采集與管理、電腦游戲設計、電競、新媒體等是現在應屆畢業生中最熱門的專業,而且這些專業的薪資普標也比其他專業偏高。
在應屆畢業生這些專業背后,企業現有的薪資水平是怎樣的?
在以前,房地產等行業是黃金行業,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等行業逐漸成為熱門行業,這些高新科技的企業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風投,這意味著有源源不斷的資本加持。
從2019應屆生整體薪資水平來看,起薪最高的3個行業是:金融、IT/互聯網、房地產/建筑;起薪最低的行業是生活服務、機械/制造、廣告/傳媒。
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人才與智力交流會上,為涉及到高新技術專業的求職者提供了眾多崗位,年薪基本都在30萬以上,有些還有公司期權的分成。
其中AI專業的年薪,更是領跑技術開發,產品管理的熱門崗位,年薪高達50萬以上。
年薪50萬招畢業生,到底是市場虛炒還是行業實情?
有獵頭對此分析說,這是業內普遍水平。現階段不只機器人公司和一些專門做軟件知識的公司會需要AI專業的人才,很多大型企業例如華為、谷歌、騰訊等都需要AI人才。
況且現在AI專業在中國的高校中開課的數量并不多,而今年行業又處于大熱狀態,供不應求勢必會使價碼上升。盡管目前國內已有幾萬名AI專業的畢業生,但是這一缺口實際可能超過了上百萬。
我們現在的工資為何在1萬以上、2萬以上,甚至更高?
除了我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這背后有沒有物價上漲和整個大環境下經濟提升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正面牽引?
簡單一點說,是有的:物價逐年上漲、各種消費成本提高,經濟的增長和企業的營業也隨之增加,所以我們的薪水一次一次被帶動著提升。
這意味著,薪水的提升,可能不全部是我們個人努力所帶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太小看大環境的作用,而太高看自己的能力。
每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這背后也許是政府考慮到消費成本,為了讓工薪階層們過得更好。
我們的薪水是不是也比父母高?
我們似乎忽略了一點:我們剛畢業的薪水,是不是比爸媽工作很多年的薪水都要高?
而且我們爸媽一開始的工資是不是比爺爺奶奶們的薪水工作多年后的薪水要高很多?
那么問題來了,爺爺奶奶們是不是要問一句:你們的爸媽憑什么?你們這些孫子們又憑什么?我和你奶奶工作十來年的薪水都不如你們這些娃娃,我情何以堪?!
所以,我們不能“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既然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比爸媽、還有那些叔叔阿姨們的工資高得多,那么怎么就不能允許2018年的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比我們當初要高得多呢?
其實這背后正是時代、經濟提升、新的行業崛起從而對新的人才的需求等諸多因素推動的。
我們買房的時候,房價平均一平米是多少錢?
上個時代在北京買房子,大概是幾千塊一平,可是,現在呢?
拿北京舉例,各種嚴苛的限購措施,五環以外的房子都要3-4萬一平,一套房子至少要400-500萬,而且還是6環開外。
如果他們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沒有房子,就必然得租房了。
我們這些已經租了好多年房的人,最痛恨的應該就是房租無緣無故地上漲
N年前畢業的時候,一線城市的房租也就幾百,可現在,沒有個一千兩千的,像樣的房子是甭想了。
購房壓力、房租壓力,還有各種豬肉蔬菜等物價的上漲的種種外界大環境因素所致,用畢業生們的那句話就是:“起碼讓我生存吧?!”
羨慕嫉妒恨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是我們能否看清背后的緣由,找到我們“迎頭趕上去”的方法。
我們畢業的時候,時代和行業更需要我們這樣知識儲備的畢業生,而叔叔阿姨們那一輩的知識技能已經不能勝任了,因此我們會逐漸取代叔叔阿姨們。
同理,應屆畢業生的專業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他們也會逐漸取代我們,成為新秀。
說到這里,各位是不是扎心了?
不過現實就是,如果我們不主動學習、提升自己,從而適應時代所需,那么我們不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還會被應屆畢業生們取代。
最后,TO每一位職場人:時刻了解環境,時刻提升自己,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對此,有APP上發布了“應屆畢業生平均期望月薪”這一話題。截至目前,已有2萬多網友參與投票,上千位網友發表觀點:
一、認為合理
“實習3個月,轉正后這點工資確實不高,要不留不住人才”
“希望應屆生有這么高的工資,這樣年輕人有更高的起點,也有更豐富的物質去追求更多。 不過現在市場上絕大數行業還是給不了這么高的。”
“一線城市這個水平不高, 就北京而言,去掉租房,吃飯等日常費用,所剩無幾,大家上班工作,還是要保住基本生活支出吧。”
二、認為不合理
"不太合理。我畢業八年了。才八千多工資底薪。”
“我工作了6年,還是煉油行業國企今年才漲到7000多, 剛畢業就8000多太不實際了, 而且同事有211、985畢業的也這些工資。”
“我干了3年還不如畢業生,尊重在職場默默付出的前輩吧!”
“現在的應屆生真敢想啊,畢業就要八千的工資,瘋了嗎?我們畢業時才800!”
除了以上的兩方對立觀點以外,還有一些網友發表了自己的一些不同見解:
“合理與否是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應聘者能力如何。”
“要看能力,能不能勝任工作,如果優秀八千多也不多,如果不能勝任本職工作,談什么八千多工資啊?”
“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我覺得薪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哪個領域發展、自己能學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薪資也許是你工作能力的一種體現,但不是你未來的全部。”
以上是網友們的一些觀點。
但是,職伴君認為:凡事都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越是反常的現象,越是要深究背后的緣由。
所以,當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非常態現象時,我們別做每次都“閃到腰”的人,要以冷靜理智的姿態去探求其背后的緣由,讓自己成為人群中那個清醒的、不盲從追隨的人。
回到應屆畢業生期望薪資的這個事件。在乍一聽到此事的時候,相信很多的網友們都會嚴重內心不平衡:
“老子我干了這么多年,都還不如你剛畢業的工資!那我還混個啥子?!”
“我一畢業的時候才3000不到,你們倒是好,一上來就趕上我4年后的工資,你們這樣要把我往絕路上逼啊!”
“現在國內外企業如此大規模裁員,我們都發愁如何重新找工作,你們卻一上來就要這么高的工資,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雖然網友們看著不置一詞,其實內心里已經罵開了鍋。我們這些學長學姐們,暫且冷經冷靜。
在評價應屆畢業生張口要高薪的背后,我們是否存在一些看問題的盲點?
以下一一列出這些信息和盲點:
2019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的專業是如何分布的?
近幾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很多高校都開始推進新興專業,以前覺得是不務正業的事情,突然在高校中成為風靡一時的專業,將學生的愛好和學習結合,而且還能以高薪的姿態進入職場,著實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而未來市場的人才爭奪戰也會愈演愈烈,應屆畢業生作為職場中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勢必會成為企業哄搶的對象,很多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也不再專挑過去的老牌專業。
AI、人機互動、大數據采集與管理、電腦游戲設計、電競、新媒體等是現在應屆畢業生中最熱門的專業,而且這些專業的薪資普標也比其他專業偏高。
在應屆畢業生這些專業背后,企業現有的薪資水平是怎樣的?
在以前,房地產等行業是黃金行業,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等行業逐漸成為熱門行業,這些高新科技的企業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風投,這意味著有源源不斷的資本加持。
從2019應屆生整體薪資水平來看,起薪最高的3個行業是:金融、IT/互聯網、房地產/建筑;起薪最低的行業是生活服務、機械/制造、廣告/傳媒。
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人才與智力交流會上,為涉及到高新技術專業的求職者提供了眾多崗位,年薪基本都在30萬以上,有些還有公司期權的分成。
其中AI專業的年薪,更是領跑技術開發,產品管理的熱門崗位,年薪高達50萬以上。
年薪50萬招畢業生,到底是市場虛炒還是行業實情?
有獵頭對此分析說,這是業內普遍水平。現階段不只機器人公司和一些專門做軟件知識的公司會需要AI專業的人才,很多大型企業例如華為、谷歌、騰訊等都需要AI人才。
況且現在AI專業在中國的高校中開課的數量并不多,而今年行業又處于大熱狀態,供不應求勢必會使價碼上升。盡管目前國內已有幾萬名AI專業的畢業生,但是這一缺口實際可能超過了上百萬。
我們現在的工資為何在1萬以上、2萬以上,甚至更高?
除了我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這背后有沒有物價上漲和整個大環境下經濟提升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正面牽引?
簡單一點說,是有的:物價逐年上漲、各種消費成本提高,經濟的增長和企業的營業也隨之增加,所以我們的薪水一次一次被帶動著提升。
這意味著,薪水的提升,可能不全部是我們個人努力所帶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太小看大環境的作用,而太高看自己的能力。
每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這背后也許是政府考慮到消費成本,為了讓工薪階層們過得更好。
我們的薪水是不是也比父母高?
我們似乎忽略了一點:我們剛畢業的薪水,是不是比爸媽工作很多年的薪水都要高?
而且我們爸媽一開始的工資是不是比爺爺奶奶們的薪水工作多年后的薪水要高很多?
那么問題來了,爺爺奶奶們是不是要問一句:你們的爸媽憑什么?你們這些孫子們又憑什么?我和你奶奶工作十來年的薪水都不如你們這些娃娃,我情何以堪?!
所以,我們不能“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既然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比爸媽、還有那些叔叔阿姨們的工資高得多,那么怎么就不能允許2018年的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比我們當初要高得多呢?
其實這背后正是時代、經濟提升、新的行業崛起從而對新的人才的需求等諸多因素推動的。
我們買房的時候,房價平均一平米是多少錢?
上個時代在北京買房子,大概是幾千塊一平,可是,現在呢?
拿北京舉例,各種嚴苛的限購措施,五環以外的房子都要3-4萬一平,一套房子至少要400-500萬,而且還是6環開外。
如果他們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沒有房子,就必然得租房了。
我們這些已經租了好多年房的人,最痛恨的應該就是房租無緣無故地上漲
N年前畢業的時候,一線城市的房租也就幾百,可現在,沒有個一千兩千的,像樣的房子是甭想了。
購房壓力、房租壓力,還有各種豬肉蔬菜等物價的上漲的種種外界大環境因素所致,用畢業生們的那句話就是:“起碼讓我生存吧?!”
羨慕嫉妒恨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是我們能否看清背后的緣由,找到我們“迎頭趕上去”的方法。
我們畢業的時候,時代和行業更需要我們這樣知識儲備的畢業生,而叔叔阿姨們那一輩的知識技能已經不能勝任了,因此我們會逐漸取代叔叔阿姨們。
同理,應屆畢業生的專業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他們也會逐漸取代我們,成為新秀。
說到這里,各位是不是扎心了?
不過現實就是,如果我們不主動學習、提升自己,從而適應時代所需,那么我們不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還會被應屆畢業生們取代。
最后,TO每一位職場人:時刻了解環境,時刻提升自己,生命不息,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