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正文

      南農“小植物專家”能識300余種植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12月4日晚,在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舉辦的第四屆“植物嘉年華”植物講解大賽中,以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的姚燊豪同學為代表的團隊講解有條有理、細致入微,以出色的表現征服了在座的評委和觀眾,奪得大賽特等獎。

        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500多度的眼鏡,喜歡用照相機拍植物,喜歡向老師、同學請教植物特征……姚燊豪能認得的植物有350余種,被該校園藝學院學生社團“園藝協會”的同學戲稱為“植物小專家”。

        從“廢品收購”到“認植物”

        早在高中時期,姚燊豪就參加了一個名叫“綠色聯盟”的環保類學生社團,發動學校各個班級的生活委員收集易拉罐、可樂瓶之類的“廢品”。

        “1個1。25L的可口可樂瓶等于2個康師傅礦泉水瓶;2只聽裝易拉罐等于一只塑料奶瓶……”為了方便收集廢舊物品,參照價格,依據塑料瓶和大小、塑料的厚度等,姚燊豪和他的“戰友們”像模像樣地制定了類似于這樣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之間的“換算標準”,從一開始,他就是個環保人士。

        當談及與植物結下的“情緣”時,姚燊豪告訴記者:“高二那年學習生物,我們社團的同學對校園里沒有掛牌的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不認識”、“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兩個問題一直讓大家無法下手。在興趣的引導下,同學們從學??倓仗幠抢锬玫搅碎L寬在1。5米以上的學校設計規劃用圖,哪一棟教學樓旁邊種了什么植物,在這張圖上,標注得清清楚楚。

        認植物但不能采摘

        “我喜歡拍照,用照相機拍下好看的植物。”17歲那年,姚燊豪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臺數碼相機。來南京念大學以后,愛登紫金山、逛植物園的他漸漸發現自己‘認不識的植物’似乎越來越多了。”

        “有些不認識的植物不能采摘,我就從各個角度(把植物)拍照片,回來以后對照圖鑒資料慢慢辨認”。姚燊豪平日里話不多,喜歡“泡”在圖書館里“消磨時光”。“圖書館里有很多好的圖鑒資料,發現不認識的植物,我會第一時間跑到圖書館的閱覽室查閱植物圖鑒”。在拍照過程中,姚燊豪善于從近似的植物類別中找出自己所認為的“不同點”并四處“求解釋”。而對于自己“有可能”認識的植物,姚燊豪會首先判斷:這是屬于哪一類的植物,然后按照“科屬種”的順序,一級一級地在腦海中“搜索”并鞏固記憶。

        就這樣,憑著自己“認植物”的特殊經驗和方法,姚燊豪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植物。“我手頭還有一大批,有五六百種植物還沒有‘認出來’”,姚燊豪告訴我們,生命科學學院的胡金良老師、園藝協會的蔡祺、耿牧帆同學經常是他“求助的對象”。

        “姚燊豪認得的植物比我多、植物分類做得比我細,但我是學園藝的,他經常向我請教”,園藝協會現任會長、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的蔡祺說,“在學校紫竹路上、教學樓附近,有一片竹林。姚燊豪不認識竹林里的草本植物,就約我去那邊幫他看看。除了竹林之外,實驗樓院子里、理科樓建設時的施工工地上的大土丘(現在已經鏟走了)生長出來的草本植物,也經常是姚燊豪的研究對象”。

        目前,姚燊豪是園藝協會“標本組”的組長。對于不好保存的植物,他會采集植物的葉片、花、根等各個器官夾在書里,做成“標本”請老師、同學辨認。

        要從事天然產物化學

        是什么樣的動力讓姚燊豪花大工夫去認識校園里最普通的草本植物?

        姚燊豪頗有感觸地講了一個小故事。曾經,科學家們發現,在印度,有一種叫“蛇根木”的植物,從中可提煉出極具藥用價值的植物成分。之后的深入科學研究表明,在我國云南地區,有一種與“蛇根木”一樣,同屬于“蘿芙木屬”的植物,其藥用物質含量竟然比“蛇根木”還要高。由此,姚燊豪認為,自己通過拍照、查資料、問同學老師等看似繁瑣的方法來仔細辨認每一種植物是“有必要”的。

        在辨認植物過程中,除了圖書資料外,網絡資料,尤其是網上數據庫,為姚燊豪提供了學習平臺。遇到一時難以辨認的冷僻植物,他往往能從中國自然標本館、中國植物主題數據庫、“普蘭塔”——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論壇中找到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據同學們介紹,姚燊豪不是一般的“心細”。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姚燊豪發現,有一種叫“蝦衣花”的植物,在我國官方網站上的拉丁文學名“Justicia brandegeana”,比國外官方資料上發布的文獻中的名稱“Justicia brandegeeana”少了一個字母“e”。

        姚燊豪說他想從事“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工作,從認植物開始做起,研究每一種植物不同的藥用價值并提煉,把“植物資源”用到“該用的地方”,讓天然植物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大用處”。記者 曾亞莉 通 訊 員 陳 瑩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