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態試點 » 正文

      國家生態園林試點城市之揚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揚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四百八十多年歷史的古城,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綠楊城郭”之稱。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

        揚州自改革開放以來,十分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1986年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1997年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1998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三大目標全部實現。近幾年來,揚州市按照江澤民主席“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的重要指示,切實加強城市建設,將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與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結合起來,列入政府重點工作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通過規劃建綠、整治增綠、見縫插綠等途徑,大搞園林綠化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揚州市建成區面積52.66平方公里,建成區非農業人口53萬人,綠地面積為1758.8公頃,建成區綠地率為33.4%,綠化覆蓋率37.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1平方米。揚州城市園林綠化面貌的改變,促進了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樹立了城市文明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投資環境。

        領導重視,全面發動,充分認識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要意義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揚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是做優做美城市形象,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揚州市各級領導已從建設大城市、造福子孫的高度,充分認識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要意義。為此,中共揚州市第四次代表大會把建設“生態園林城市”作為新世紀四大跨越之一,拉開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序幕。2002年初,市政府確定了今后每年新增100萬平方米綠地的目標,目前已超額完成。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創造揚州城市園林特色

        揚州市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城市綠化及園林設施的規劃設計。1995年制定了《揚州市創建園林城市總體規劃》,2000年又結合“綠地系統規劃”制定了揚州市城市綠化“十五”規劃。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創建揚州特色的園林城市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結合自然地形和名城保護,沿名勝古跡、水系、交通走廊等,布置公共綠地和防護綠地,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綠帶環城的城市綠地系統,再現“綠楊城郭是揚州”的意境。為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和效能,市政府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納入《揚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并于2001年制定了《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保護規劃總體框架以“河、湖、城、園”為核心,以“古、綠、水、文、秀”為特色,形成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格局。1997年,國務院批準了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瘦西湖已成為目前國內唯一沒有視覺污染的風景區。

        加快建設,注重實效,逐步提高城市生態功能

        1.以蜀岡?瘦西湖風景區為龍頭,作好大環境綠化工作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揚州市政府投入巨資,根據《蜀岡?瘦西湖風景區總體規劃》相繼建成二十四橋景區、卷石洞天、瘦西湖北區、東堤、唐子城遺址、天山漢墓,加上原蜀岡風景區,它們組成一條綠色屏障橫臥在揚州城北面。95年冬至96年春疏浚了瘦西湖,疏浚總長7000米,平水駁岸6000米,打通了二十四橋至平山堂兩岸的游覽通道,使瘦西湖與平山堂連為一體,開通了乾隆水上游覽線,再現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意境。自1998年以來,相繼進行了南繞城公路防護綠地、鳳凰島森林公園、茱萸灣風景區的建設,結合環境綜合整治,建設了古運河綠化風光帶,增加了公共綠地近100公頃。這些大體量綠地建設,較好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為提高瘦西湖水域的環境質量,市政府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活水工程,2002年4月順利通水,有效地改善了瘦西湖的水質。2003年初,對瘦西湖實行了第二次清淤,形成了一個水清、景秀、生態美的旅游環境。

        2.抓公共綠地建設,建設人文景觀,弘揚歷史文化在城市建設中,揚州市始終保持自己的建筑風格,將園林綠化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結合,先后新建和復建了二十四橋景區、湖濱長廊、卷石洞天、靜香書屋、大明寺棲靈塔、個園北區、隋煬帝陵、宋大城遺址、東圈門歷史街區,在乾隆六下江南時的九峰園新建了荷花廣場。另外不惜巨資通過拆除沿街破舊、低矮、違章建筑,新建了國際友好園、江陵花園、市民廣場、文昌廣場、珍園綠地、新城西區景觀大道等百余處街頭綠地。

        3.傍河建林、依路植綠,建設城市綠帶我市通過拓寬城市道路、美化街頭景觀,先后對揚子江路、文昌路、鹽阜路、汶河路、328國道城區段等十多條道路綠地進行了改造和重新建設。結合古運河整治、城市污水處理、瘦西湖及城市水環境整治等項目,投資數億元,整治了近10條河道,形成數十萬平方米的濱河園林綠帶。

        4.豐富城市出入口綠化景觀,塑造城市新形象東西南北四個城市出入口是揚州市的門戶,通過改造新增加綠地29萬平方米。依托城郊自然環境形成“先見綠色后入城”的綠化氛圍,整治后的城市出入口路更寬、綠更濃、景更美,獲得市民和廣大游客的一片贊揚聲。

        5.開展創建園林式居住區、園林式單位活動,全面綠化古城我市結合單位建設和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好新建單位和居住區的綠化建設,相繼建成了一批園林式單位和居住小區。目前有省級園林式單位12個,省級園林式小區4個;市級園林式單位14個,市級園林式居住小區4個。

        規范管理,依法治綠,將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揚州市歷來重視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和城市綠化法制建設等各項工作,規范管理,依法治綠,將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以實現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目標。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實現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

        我市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多方籌集資金,保障了綠化建設的資金投入。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競爭機制,全面實行了公開招投標,理順了建、管、養的關系,建成了許多高質量的精品綠化工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打造綠楊城郭,建設生態揚州,實現國家園林城市目標

        進入2003年,我市召開的“三創”總結表彰大會上,市委、市政府再次吹響了進軍“國家園林城市”的號角,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我市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

        1.增加綠化數量,提高覆蓋率結合城市綜合治理工作,規劃建綠,拆違建綠,廣場增綠,建設維揚廣場、友誼廣場、圣心廣場、大水灣廣場、便益門廣場、南門遺址公園、雙甕城遺址公園,實施瘦西湖擴建,成城市綜合整治項目的綠化配套工程,新建100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綠地,為廣大市民營造賞心悅目的綠色休閑空間。

        2.提高綠化質量,提升文化品位城市綠化建設,要在“精”字上做文章。今年要建成一批設計精良、施工精良、管理精良的精品工程。一是建設集交通、旅游、景觀為一體的“綠色項鏈”。具體實施潤揚大橋北接線、西北繞城公路城區段、寧啟鐵路城區段、廖家溝、京杭大運河百米綠色長廊。二是建設揚子津城市生態森林、潤揚長江大橋森林公園兩塊“綠色鉆石”。三是建設一批屋頂綠化、庭院綠化、小區綠化、道路綠化等立體綠化小品,進一步提高園林單位的綠化檔次,形成多層次的綠化生態網絡。

        3.合理綠化布局,提高單位的綠化水平老城區要增加植物品種和綠化面積,增設園林小品,創建一批園林式工廠、學校、機關等綠化先進單位,實現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努力把揚州市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