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用評級 » 正文

      信用評級的評級機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30  
       國外信用評級機構
              國際公認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只有三家,分別是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
              1、穆迪(Moody)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鐵路投資分析》一書中發表了債券資信評級的觀點,使資信評級首次進入證券市場,他開創了利用簡單的資信評級符號來分辨250家公司發行的90種債券的做法,正是這種做法才將資信評級機構與普通的統計機構區分開來,因此后人普遍認為資信評級最早始于穆迪的鐵道債券資信評級。1913年,穆迪將資信評級擴展到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上,并創立了利用公共資料進行第三方獨立資信評級或無經授權的資信評級方式。穆迪評級和研究的對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債務、機構融資證券和商業票據,最近幾年開始對證券發行主體、保險公司債務、銀行貸款、衍生產品、銀行存款和其他銀行債以及管理基金等進行評級。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專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員,在17個國家設有機構,2003年評級和分析的債券總額超過30兆美元,其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交易(代碼MCO)。
              2、標準普爾(S&P)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準統計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爾出版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860年,當時其創始人普爾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鐵路歷史》及《美國運河》,率先開始金融信息服務和債券評級。1966年標準普爾被麥克勞希爾公司(McGraw Hill)收購。公司主要對外提供關于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的獨立分析報告,為世界各地超過22萬多家證券及基金進行信用評級,擁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設有40家機構,雇用5000多名員工。
              3、惠譽國際(Fitch)是1913年由約翰·惠譽(John K.Fitch)創辦,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開始使用AAA到D級的評級系統對工業證券進行評級。惠譽進行了多次重組和并購,規模不斷擴大。1997年公司并購了另一家評級機構IBCA,2000年并購了DUFF & PHELPS,隨后又買下了Thomson Bankwatch,公司97%的股權由法國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個分支機構,1400多員工,900多評級分析師,業務主要包括國家、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機構融資評級,迄今已對1600家金融機構、1000多家企業、70個國家、1400個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機構融資進行了評級。
      自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上述三家公司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或稱“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后,三家公司就壟斷了國際評級行業。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在世界上所有參加信用評級的銀行和公司中,穆迪涵蓋了80%的銀行和78%的公司,標準普爾涵蓋了37%的銀行和66%的公司,惠譽公司涵蓋了27%的銀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穆迪約15億美元,標準普爾為10多億美元,惠譽國際為5億美元左右。
      國內信用評級機構
              成為評級機構需要經過國家批準。國內本來有五大政府各部門發的全牌照的資信評級機構,分別為大公國際,中誠信國際,聯合信用,東方金誠,上海新世紀。上海遠東由于福禧事件的影響退出了評級市場。資本市場評級業務只剩下五家了,大公,上海新世紀,中誠信,聯合瓜分了資本市場90%以上的份額。
      評級話語權關乎國家的經濟命脈。國內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因為沒有與我國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評級話語權,企業利益嚴重受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信用竟然被評為BBB級。不僅在國際資本市場如此,國外評級機構還想在中國的國內資本市場也如法炮制。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看中國政府不開放這塊市場,它們就曲線進入國內市場,以參股、控股的方式進入,像穆迪參股中誠信49%的股份,惠譽參股聯合資信49%的股份,標普注資新世紀。只有大公國際明確提出堅持民族品牌、捍衛民族利益,并且要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爭取為合理的地位。
              浙江安博爾信用評估有限公司(ABE Credit Rating Co.,Ltd.)英文簡稱ABE,是首家具有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特征的;享有卓越品牌聲譽的;獨立、公正、高效的第三方綜合性信用服務機構。安博爾公司是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在全國設立唯一的中國信用科研教學服務基地。在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研究開發了適合中國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和風險管理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博爾·中誠信企業信用評級體系與標準》、《安博爾·中誠信風險管理系統》、《安博爾·中誠信信用信息數據庫》等形成了安博爾完整的信用風險技術與信息體系。已為近2000家企業、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提供了信用評級及咨詢服務,涉及資產價值1000多億元。安博爾提供的咨詢與評級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投資者、政府部門和媒體廣泛采用。隨著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安博爾公司以信用評級為核心的業務線不斷延伸,在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維護市場公平及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博爾公司作為中國信用服務業的開拓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必將以獨特的優勢,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綜合信用服務機構。
      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信用”)于2000年1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成立,注冊資金1.36億人民幣;聯合信用是一家全國性專業信用信息服務機構,在全國設有33家分支機構,其中2家下屬有限公司主營資本市場信用評級業務,本部、24家分公司和6家下屬有限公司主營借款企業評級、擔保機構信用評級、征信等業務,1家下屬有限公司主營投資咨詢等業務;業務范圍包括資本市場信用評級、銀行間市場評級、信貸市場信用評級、擔保機構信用評級、征信、咨詢、培訓等;擁有專職人員 600余人,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信用信息服務機構之一。
              聯合信用現已在上海、天津、山東、福建、海南、山西、湖北、江蘇、河北、河南、廣東、安徽、陜西、浙江、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深圳、重慶、江西、內蒙古、新疆等地設置分支機構。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金誠”)注冊成立于2005年8月,是根據國際通行規則組建的全國性、專業化信用評級機構。 東方金誠業務發展歷史可追溯到2001年9月成立的金誠國際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為了提高信用評級業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獨立性,2005年8月,原金誠國際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將信用評級業務整體剝離轉讓給其發起設立的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2008年5月,經財政部批準,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入主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同時將公司名稱變更為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2009年4月,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成功增資,正式成為東方金誠控股股東。公司注冊資本已達到1.25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境內經營資本實力最雄厚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 東方金誠的經營范圍包括:主體及債項評級;企業及金融機構綜合財務實力評估;企業資信及履約能力評估;企業信用數據管理;信用風險管理培訓和咨詢;企業信用征集、評定;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信用解決方案;金融信息咨詢。
      東方金誠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州、深圳、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地設立了二十五家分支機構,并將在全國各地繼續開拓市場,設立新的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第一時間、近距離的服務。
              

       
       
      [ 誠信體系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誠信體系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