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世界遺產 » 正文

      保存歷史街區的真實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保存歷史街區的真實性

       ——關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幾點思考

      歷史街區 保護 文化名城 中國風景園林網
      北京南鑼鼓巷已由原來的居住區發展成為旅游文化休閑區域
      歷史街區 保護 文化名城 中國風景園林網
      北京煙袋斜街

        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已開展了3屆。從2008年開始,連續3年,共評出3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量多面廣,影響很大,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3年來,我有幸參與此項活動,有不少收獲和思考。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實質上是歷史街區的評選。我國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包含了3個層次,即名城整體格局和風貌保護、歷史街區保護、文物古跡保護。其中,歷史街區保護是重點,由于它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既展示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特色,又體現出名城的活力和文化傳承。這3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工作抓住了這一本質,比較準確地把握住了評選的標準,并把專家推介和群眾投票結合起來,一屆比一屆紅火。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3屆活動共評選出30條名街,加上每屆還有5條入圍街道,共計45條。另外,各地每年還有數百條街道積極申報,這就為國家保護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化街區和遺產,成為繼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之后又一重大舉措。

        第二,通過每屆評選和掛牌等活動,提高了有關省、市領導、廣大市民和媒體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逐步完善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方針,加強了對保護原則和方法的認識。

        第三,活動積累了經驗,并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運行機制,相關人員培訓和加強保護條例、法令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使活動得到更有效的和可持續性的發展。

        我從上世紀80年代初接觸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20多年來,感受最深的是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真實性和生活的延續性的過程中,矛盾最多,也難把握。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