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精心呵護"地球之腎" 西藏試點濕地生態效益補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2-25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廳獲悉,從今年開始,西藏將用3年時間,投入經費4800多萬元,在那曲地區申扎縣、日喀則市定結縣和山南地區浪卡子縣試點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為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西藏現有各類濕地面積達652.9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5.3%,居全國第二位。

        西藏今年起將建立因采取濕地保育、濕地限牧等措施而對農牧業發展造成損失的常態補償制度以及農牧民協議管護與專業管護相結合的長效管護機制,促進濕地資源的更好保護。

        林業廳副廳長宗嘠說,近年來西藏通過資金補償方式,陸續建立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等機制,保護高原生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建立,將填補生態保護領域的空白。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