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修復后的南公園將重新對福州市民開放。昨日,記者探訪施工中的南公園,發現這座古典園林體現了不少現代園林的理念,公園的設計中,體現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公園積水將匯集到“長湖”中;而公園中新引種的百余棵大樹,都是十年以上的大樹,這是為了和古典園林無縫融合。施工單位表示,目前他們也在搶工期,爭取在5月18日前后完工,而公園正式開放是在今年6月。
追尋記憶牌坊大門將重造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南公園的大門是一座牌坊,是上世紀70年代從鳳池書院移來的。昨日,在南公園工地的正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座紅色的牌坊,這座牌坊正是當年牌坊的復刻版。
在原先的規劃中,南公園的大門是一個四合院式建筑的大門,如同王府大門。不過,有專家建議,目前的南公園只是過去王府的一部分,王府大門的設計有些唐突。經過幾次討論后,南公園的正門又改為市民熟悉的牌坊。
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范思哲說:“四合院大門的設計,是為了和西湖公園等古典園林有所區分。有不少專家建議,既然要恢復公園的原貌,用市民熟悉的牌坊更合適。原先的牌坊在2000年左右因被白蟻破壞無法使用,我們按照原先的牌坊的尺寸進行重建。”
在改造中,也有不少是參照舊照片對南公園進行還原。比如公園的石獅子、石橋、桑柘館、荔枝亭、耿王梳妝臺都是對原先建筑的還原,通過民國時期的老照片。公園的大部分景致是用太湖石打造。
“海綿城市”公園雨水匯入長湖
南公園的湖體,如今被命名為“長湖”。目前湖水還沒有清理,湖面上滿是綠色的浮萍,配上紅色的亭臺,別有一番景致。
南公園的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待公園工程完工后,“長湖”的水將進行清理,屆時將灌入自來水,并重造湖體。未來,南公園的湖水主要來自公園內的雨水積水,也體現了海綿城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