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日前印發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劃定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18年,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35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680萬立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56平方米。
太原市園林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適地適樹、生態穩定、景觀多樣、傳承文脈”原則,太原市將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實施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工程,全面打造具有鮮明文化主題的園林特色景觀。同時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活動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
《方案》提出,優化城市綠地布局,按“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太原市區將規劃建設一批公園綠地(包括雨水花園、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每年城六區要新建5個游園、5片綠地,確保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0.07,城市各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5平方米/人,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人,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方案》要求,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和生態廊道建設工程,進一步強化道路綠化建設,見縫插綠。按照“宜寬則寬”的原則,在環城城郊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汾河濕地等重要生態區域之間建設完善貫通性、楔入式森林生態廊道;與彰顯太原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保護相銜接,使之成為展現太原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的“雙廊道”。到2018年,努力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和層次多樣的森林生態廊道,建設山水林田湖一體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