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如何堵住項目效益流失的“黑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2  

        工程項目效益流失的弊端在許多施工單位由來已久,以至于常常有“黑洞”之說。如今,這個“黑洞”卻被中鐵二十局集團一公司(南)通啟(東)項目部“堵”得嚴嚴實實、滴水不漏。

        通啟項目部承擔著全長108公里的通啟高速公路5標段施工任務。其中小海互通立交是南京至啟東高速公路的樞紐工程之一,該橋采用苜蓿葉定向型,有“縱一”主線與12條匝道線,總里程計13.35公里,現澆箱梁2.79公里。該項目自2000年9月開工至今,累計完成投資6313萬元,占合同總投資的50%,實現創利潤317萬元,利潤率達7.4%,利潤指標超過了評估指標。同時,在2001年建設總指揮部開展的“百日大干”勞動競賽中,該項目部被評為優勝單位,在今年開展的“通道、橋梁、路基”攻堅戰中,三次大檢查又都名列前茅,受到業主的高度評價。

        那么,如此驕人的“堵漏”戰績何以取得?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其一,有一個團結戰斗、堅強有力的項目領導班子。今年32歲的項目經理白建偉,至今已干過7個工程項目,其中蘇州工業園區青秋浦大橋被國家評為“銀質獎”,他當時是負責該橋施工的項目總工程師、項目經理。他說,我很幸運,在項目上摸爬滾打了10個年頭,打一仗進一步,干一個項目積累一套經驗,可以說是仗越打越精,對此,我充滿信心!項目部黨委書記王志信原是公司紀委書記,去年放棄了大機關的舒適環境,毛遂自薦來到通啟項目部,他政治素質高,自身修養好,與白經理堪稱一對好“搭檔”。還有項目總工羅萬祿、副經理黃新義,個個都是“實干家”、“明白人”。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有如此堅強團結的核心力量,項目盈利創優就具備了極為重要的先決條件。

        其二,有一套精細的施工方案和項目成本核算管理辦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科學完備的施工方案,一套翔實可行的成本管理辦法,為其項目部獲取利潤插上了成功的雙翼。比如在成本管理上,該項目部制定了《通啟項目部財務管理暫行規定》、《內部隊伍成本核算辦法》、《成本核算實施細則》等,將其印發給各隊、科、室,組織工班長以上業務骨干進行培訓。成立成本核算領導小組,堅持每月召開不少于兩次的成本運行分析會。項目部相關科室到現場清點材料,核準所干工程質量,核實各類機械使用臺班及油料消耗,以單機、單車、單位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堅持人工費總成本倒推法的核算制度,查找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糾正改進,保證了工程成本的有效運行。

        其三,按市場規律辦事,深入進行市場調查,及時調整價格,補充合同文件。通啟5標地處長江以北,大宗主材均需跨長江船運,過閘多,再加上小船風險大,變故多。因此,他們由項目部領導牽頭,組織財務、物資等有關部門人員每月進行不少于四次的市場價格調查了解。有時是電話查詢,有時則晝夜兼程跑廠家、跑產地了解白灰、沙石料等材料價格,然后將了解的真實信息書面報告項目部領導,為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堅持對單位工程完工一個、結算一個的原則,對完工項目做到不推諉、不扯皮,一次結清,提高了成本費用的真實性。

        其四,項目實行“一級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堵塞了效益流失的黑洞。項目部實行一級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上,他們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比如采購機械設備,統一實行招投標,增加了購買設備的透明度;對各類設備統一管理,統一調配,隊一級只有使用權,提高了資源使用的合理性;對租賃設備,一改過去按月按天按臺班計價方式,實行工程總量包死,與實際工作掛鉤;對工地用料,采用供貨方供料在工地現場過磅的方法,避免了以前船上量方的誤差和人力、財力的浪費,簡化了程序,減少了中間環節,同時也減少了人為操作的隨意性。

        在對通啟高速公路5標項目部的成本管理調查中,項目經理白建偉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工程項目遍地是黃金,看你會揀不會揀;工程項目處處有漏洞,看你會堵不會堵。堵住效益流失的漏洞,關鍵還要靠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