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蒙特利爾市中心的皇家山
在很多人印象里,倫敦、紐約、多倫多是現代化的大都市,殊不知,在高樓林立中卻也滿眼郁郁蔥蔥,一片宛若世外桃源的森林就藏匿在繁華鬧市之中。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就已經提出“森林城市”概念,今日國外很多國家將城市森林的建設理念和經驗納入規劃中,城市森林不僅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成為當地知名的旅游資源。
對北京人來說,踏青是周末的一頓奢華大餐,而且要伴隨著出城塞車的煎熬。而對蒙特利爾人來說,連徒步都不過是午后隨手拿來的一個水果盤。魁北克旅游局市場部高玲說,她在蒙特利爾工作時,中午和同事們常去公司旁邊的皇家山徒步或者慢跑,周圍很多白領都是如此。這座皇家山就在市中心,據說是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著名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的作品,有慢跑道、徒步徑、單車道和滑雪道,在山里完全忘記外面就是繁華的商業區。同樣,從多倫多市中心乘坐小船5分鐘,就可以抵達安大略湖的湖心島,島上鳥語花香,可以劃獨木舟,或者騎自行車。此外,多倫多城市里還有很多徒步路線和80公里的自行車徑,都可以讓游客忘記自己是在600萬人口的城市里,仿佛來到大自然。當地導游梁先生的家距離市區20分鐘左右車程,那是一個成熟的中產階級社區,花園后面就是一片大森林,據說經常有浣熊來掏垃圾桶。
當然,最厲害的城市森林當屬紐約的中央公園,它就坐落在摩登現代的曼哈頓,可謂“大隱隱于市”,很多住宅項目干脆就建在公園周邊,它是一個完全以園林學為設計準則建立的城市公園。紐約客們走出家門或者辦公室,輕而易舉就可以融入綠色自然之中,公園內有上萬種的鳥類棲息,它們更是這里的主人。
城市森林不能像公園那么精致
然而,這些森林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里,當年倫敦的海德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也曾被無數開發商覬覦。英國1938年頒布綠帶法,是城市綠化實行法制最早的國家。該法規定,在倫敦周圍保留寬13-24公里的綠帶,在此范圍內不準建工廠和住宅。德國科隆100多年來始終把綠地作為城市的骨架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而日本1962年制定保護樹木法,1973年公布城市綠地保護法,規定工廠、醫院、學校中綠地應占總面積的20%-30%。
湖心島距離多倫多市中心只有5分鐘船程
倫敦人在海德公園的休閑時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成介紹,美國有許多支持發展城市森林的團體,而英國提出“倫敦森林”計劃,目的是發動倫敦居民參與植樹,提高倫敦人對首都樹木的責任感與感情,鼓勵社會參與投資種植及養護首都的樹木。他認為,“北京的城市森林建設也應注重公眾的參與和提高公民環境意識。”
在造林過程中,許多國家也都走過彎路。著名園林規劃設計專家檀馨說:“主要是追求過度整齊和人工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國,栽種了面積龐大的人工林,幾乎全是針葉樹,由于樹種單一,栽得過密,后期又缺乏管理,森林里病蟲害泛濫,樹根本長不起來,林子里連只鳥都看不見。城市森林需要有原始的粗獷美,不能像公園那么精致,而過分精致也無法構成城市森林的生態環境。
國外城市森林的幾十年發展過程能給北京平原造林帶來許多借鑒,然而自然環境不同,也不能照搬。檀馨說,去過許多個國外的城市森林,印象最深的是維也納,森林環抱著城市,“這是一片保持原始風貌的天然林,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組成,約翰斯特勞斯還專門創作了著名的《森林圓舞曲》。——有森林,有美景,有音樂,再過幾十年,希望北京也能如此漂亮。”
■森林范本
巴黎人沉沒在森林深處
●推薦人:廖青北京人,旅居巴黎
巴黎一東一西有兩座最著名的城市森林:文森公園和布洛涅森林公園,如同巴黎的兩片“綠肺”。布洛涅森林公園里面有若干馬場,十幾個湖和池塘,兩個最大的湖是東部的南北長形湖。
布洛涅森林是巴黎和周邊居民晨跑、漫步、休閑、娛樂的場所。文森公園在巴黎東部,森林公園里設有賽馬場、動物園等,也是一年一度巴黎爵士音樂會的舉辦場所。每到周末,附近社區的居民三三兩兩地走進公園,沉沒在可以蔽日的森林深處,毫不費力、不動聲色地將自己遮掩起來,與公園融為一體。巴黎人盡可以無所事事地閑坐在斑駁的白色游椅上,享受著陽光或者綠茵,巴黎別處的奢華與喧鬧在這里變成了零散的片段。
倫敦皇家森林的生命力
●推薦人:Vivian英國留學生
海德公園是倫敦最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園,也是最大的森林公園,就在白金漢宮的西側。瑟潘汀湖把公園分成兩部分,九百多年前,這一帶小溪流經綠草覆蓋的土地,樹木成蔭。藍天下,人們躺在草地上,盡情揮灑浪漫,有人穿旱冰鞋滑旱冰,有人滑著舢板,在四公里的馬道上表演,有人在湖中劃船。所以,對倫敦人來說,海德公園是繁忙都市最生動、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我想倫敦人之所以充滿創意和活力,就與擁有這片綠色世界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