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從過去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謀求社會發展的模式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模式轉換。因此,在經濟建設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過程中,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性和生態環境成為國際上衡量工程優劣的三個重要指標,各發達國家和迅速發展中的國家及地區都十分重視研究工程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工程項目的管理過程正在轉變成保護環境、節省資源、實現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過程。其間,發端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主要應用于國防和軍事工程的項目管理研究為此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掀起的全球范圍內著名的“綠色運動”,使綠色產業應運而生,隨之對工程項目進行“綠色管理”的觀點開始進入了人們的思維,“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正成為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方向。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概念與作用
1、“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定義,在研究工程項目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時,筆者將20世紀70年代聞名于世的“綠色運動”和這場運動之后產生的“綠色產業”相聯系,從分析“綠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色運動”和“綠色產業”的關系中發現,通常所說的“綠色”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節約,二是回用,三是循環。
這里的節約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節省原料,第二層是節省能源。
關于回用,美國系統論專家E.拉茲洛指出:“當我們從初級組織層次的微觀系統走向較高層次的宏觀系統,我們就是從被強有力地、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的系統走向具有較弱和較靈活的結合能量的系統。”這就是說,在一個層次結構中,隨著層次由低到高的推進,系統的結合度呈現遞減趨勢。當自然界中高層系統解體時,低層系統仍然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在一定條件下這些“零部件”又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高層系統。“綠色”的回用規定要求產品遵循自然系統結合度遞減原理,滿足資源重復利用所需要的“可拆性”前提。
說到循環,生態系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開放的閉路循環系統,構成“生產-消費-復原”的閉合鏈條,實現著生態系統物質能量的高效循環利用。而人類近代社會形成的生產模式卻是“原料-產品-廢料”的斷裂鏈條。人類生產投放的物能只有一部分轉化為產品,其它部分則作為“三廢”投向自然環境,造成污染。人類應該師法自然生態系統,按照循環原理,補上“廢料-原料”這段鏈條,從而節省原料和能源,減少污染,將生產和生活系統整合到生態系統的大循環中。
結合前面所述“綠色”的內涵以及我國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筆者提出“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概念,在英國建造學會對工程項目管理定義的基礎上,將“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定義如下:為一個建設項目進行從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計劃、控制與協調,以滿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項目在所要求的質量標準、生態環境指標的基礎上,在規定的時間和批準的費用預算內完成的即是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從微觀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是獲得項目的成功,提高組織的經濟效益,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從宏觀角度看,就是改善人類生活條件,在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同時,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這些目標可通過使用綠色技術,節約能源,控制污染,科學處理建筑垃圾等手段加以實現。
2、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綜合意義,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從環境、資源、生態、經濟、管理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從環境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無害于環境,即無污染或污染最小;從資源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做到對自然資源的適度利用、綜合利用和充分利用;從生態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符合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流通規律,不能因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實現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合理安排和組織,使各職能部門協調統一,以實現企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總之,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將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世界進入生態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概念與作用
1、“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定義,在研究工程項目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時,筆者將20世紀70年代聞名于世的“綠色運動”和這場運動之后產生的“綠色產業”相聯系,從分析“綠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色運動”和“綠色產業”的關系中發現,通常所說的“綠色”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節約,二是回用,三是循環。
這里的節約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節省原料,第二層是節省能源。
關于回用,美國系統論專家E.拉茲洛指出:“當我們從初級組織層次的微觀系統走向較高層次的宏觀系統,我們就是從被強有力地、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的系統走向具有較弱和較靈活的結合能量的系統。”這就是說,在一個層次結構中,隨著層次由低到高的推進,系統的結合度呈現遞減趨勢。當自然界中高層系統解體時,低層系統仍然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在一定條件下這些“零部件”又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高層系統。“綠色”的回用規定要求產品遵循自然系統結合度遞減原理,滿足資源重復利用所需要的“可拆性”前提。
說到循環,生態系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開放的閉路循環系統,構成“生產-消費-復原”的閉合鏈條,實現著生態系統物質能量的高效循環利用。而人類近代社會形成的生產模式卻是“原料-產品-廢料”的斷裂鏈條。人類生產投放的物能只有一部分轉化為產品,其它部分則作為“三廢”投向自然環境,造成污染。人類應該師法自然生態系統,按照循環原理,補上“廢料-原料”這段鏈條,從而節省原料和能源,減少污染,將生產和生活系統整合到生態系統的大循環中。
結合前面所述“綠色”的內涵以及我國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筆者提出“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概念,在英國建造學會對工程項目管理定義的基礎上,將“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定義如下:為一個建設項目進行從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計劃、控制與協調,以滿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項目在所要求的質量標準、生態環境指標的基礎上,在規定的時間和批準的費用預算內完成的即是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從微觀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是獲得項目的成功,提高組織的經濟效益,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從宏觀角度看,就是改善人類生活條件,在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同時,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這些目標可通過使用綠色技術,節約能源,控制污染,科學處理建筑垃圾等手段加以實現。
2、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綜合意義,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從環境、資源、生態、經濟、管理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從環境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無害于環境,即無污染或污染最小;從資源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做到對自然資源的適度利用、綜合利用和充分利用;從生態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應符合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流通規律,不能因工程項目的建造活動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實現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合理安排和組織,使各職能部門協調統一,以實現企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總之,實現“綠色工程項目管理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將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世界進入生態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與傳統工程項目管理之辨析
比較“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與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不難發現在傳統的企業經濟活動中,因采用“高投入、高消費、高污染”的生產模式,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嚴重污染。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在以下六個方面與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產生明顯的區別:
一是在項目管理目標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要求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二是在資源的使用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浪費嚴重,對資源的消耗要比“綠色工程項目管理”高得多,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更多地體現了對資源的整合利用與合理節約;
三是在建筑污染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是直接將建筑垃圾投放于自然,產生較高的污染,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要求進行化學處理或回收利用,基本無污染;
四是在除污技術和除污時間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是在污染之后采用治理性技術除去污染,是“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是在污染之前采用預防性技術進行防止,是一種“源頭治理+污染與治理并舉”的新模式;
五是在除污技術與建造的關系方面,在傳統工程項目管理中二者是相互分離的,而在“綠色工程項目管理”中二者則是相互密切結合的;
六是在建筑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發展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的成本因是一次性耗費的,故通常會遠遠高于具有節約與回用和循環效果的“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因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建筑產品,其發展的可持續性也為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所無法比擬。
根據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我國企業要擺脫傳統生產經營的“三高”模式,實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這已經成為今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轉變思想觀念、轉換生產方式,成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借鑒國際上以綠色為主題的發達國家工程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在國內外工程項目建設中積極開展“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大力發展“綠色工程項目管理”事業,必將成為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方向。
實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
經過改革開放后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在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已有不少企業跨出國門,積極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承攬國際工程建設項目。相關企業在伴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旋律共同舞進時,應該順應全球化經濟中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發展大趨勢的要求,在建設與管理的實踐中,積極探索有效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新途徑。下列幾方面似可為重點開展工作進行嘗試之處:
1、積極推廣工程項目管理的綠色理念
工程項目管理企業要組織技術人員對項目管理的過程進行分解,制定出每個過程的綠色控制方法和細節,建立企業的綠色管理戰略,運用綠色理念來指導規劃、設計、施工。企業要組織工程項目管理相關人員系統學習綠色管理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將“綠色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工程項目管理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具體的過程中,發動員工進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行一場全方位的綠色革命,使得“環保、生態、綠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強調的是項目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是完成“項目管理任務”,這些理念在項目管理人員心中根深蒂固。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員工進行長期的再培訓和教育,使得大家明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且使得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掌握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具體的操作方法。
2、努力建設綠色的項目組織文化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強調的不僅僅有“生態”,其實還有“人態”和“心態”。工程項目管理組織中的“人態”和“心態”通常主要表現為項目的組織文化。項目的組織文化是項目組織成員整體價值觀的體現,是參與者集體協調合作的心理基礎。組織文化能夠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使得大家可以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共同為一個目標奮斗。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管理過程,它需要每個成員有努力完成目標的積極心態、大局為重的心態,它更需要成員的通力合作、相互補充、充分溝通。現在國內很多工程項目(包括不少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成功,很重要的兩個原因就是成員自身的心態沒有調節好以及成員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常常影響組織成員平和的心態;相互間的不信任導致彼此懶于溝通,項目的各參與方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很多的人力和財力在彼此間的牽制中白白消耗。這些都與“綠色”的節省原料、節省能源的原則相違背。建立綠色項目組織文化就是要把綠色管理思想融入到項目的組織文化理論中,使項目的各參與方都得到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灌輸,樹立起綠色管理理念,創造綠色生存環境,塑造綠色企業形象,營造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由于綠色項目的組織文化是一種“生態”、“人態”和“心態”三者相互和諧的文化,故其必然要求項目的組織達到組織與環境、與組織的人際關系和與組織員工自身心態三種和諧的統一。在這三種和諧的統一中,若能把握好項目組織機體的活力和主動性,賦予項目組織以自然有機性的生生和諧、環境適應性的協變和諧與價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諧,從而在使項目組織能夠很好地完成項目目標的過程中,實現科學發展觀中對“環境友好”的要求。
3、加緊制訂項目管理對象的綠色化標準
在制訂項目管理對象綠色化標準的過程中,應重點加快制定建筑產品綠色化和建造過程綠色化的標準。,對于建筑產品綠色化,在其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突出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全過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它的服務范圍在以往施工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前伸和后延。項目的市場定位、產品的設計逐漸成為了工程項目管理的內容。綠色的工程項目管理可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綠色的建筑產品。建筑產品的“綠色”表現在建筑產品的形態、功能、使用和維護上。形態上的新穎、充滿活力、符合潮流,功能上的全面、實用,使用上的便捷、安全,維護上的方便、低成本,共同構成了建筑產品“綠色”的內涵。建筑業是耗能大戶和污染大戶,據統計全球50%的能量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日本研究表明,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業有關的環境污染占34%,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污染、光污染等。這些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很大程度上都是伴隨著建筑產品的建造過程而產生的。建造過程的綠色化已經成了目前工程項目管理“綠色”化過程中最為緊迫、最容易操作和受益最為明顯的關鍵步驟。由于綠色建造過程也就是“清潔施工”,改變傳統的項目目標控制為過程控制,就必須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于施工過程中。故對于建造過程綠色化標準的制定,其主要內容應該包括:①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②施工場地的環境管理;③與施工有關的固體、水源、空氣和噪聲污染的有效控制等內容。
4、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認證
隨著新一輪世界貿易自由化的推動,常規的關稅壁壘已經無法阻擋雙邊貿易之間的差距,而一國以持續發展與生態環保為理由和目標,限制國外的產品及勞務所設置的壁壘,即“綠色壁壘”卻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中國的工程項目管理要與國際接軌,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認證,如ISO14000等。通過認證,使得工關于如何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思考程項目管理的活動更符合國際通用的“綠色”標準,同時也為工程項目管理的國際化之路掃清障礙,為中國工程項目管理全面走向世界提供“綠色”保障。
總之,我國企業要通過牢固樹立“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新觀念,徹底擺脫傳統生產經營“高投入、高消費、高污染”管理模式的羈絆
文章來源:房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