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1月1日起,《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墾區第一部濕地管理條例。《條例》明確規定,省農墾總局是撓力河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保護、管理等日常工作,行使保護區內資源保護、規劃、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處罰權。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2002年7月批準建立的保護區,也是總局惟一行政主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機構下轄建三江、紅興隆兩個保護區分局以及大興、七星、紅衛、創業、勝利、八五九、五九七、饒河、八五二、八五三、紅旗嶺11個保護站。保護區屬于“自然生態系統類”中的“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整個保護區東西長180公里,總面積160595.4公頃,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障。保護區域內共有野生動物593、野生植物1047多種。
為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根據相關文件精神,于2009年啟動立法方案,經過多次調研、討論、修改,《條例》于2013年10月18日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并公布。《條例》的通過,使保護區在濕地保護上有法可依,執法規范,依法治理,為墾區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保護濕地、發展濕地、利用濕地提供了方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