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P“清庫存”、房地產園林業務收縮的大環境下,園林上市公司不約而同開啟了轉型之路。其中棕櫚股份(002431)的華麗轉身走完沒有?在近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棕櫚股份方面表示,潯龍河等項目已經逐漸進入盈利階段,截止2017年,公司參與投資或建設的生態城鎮項目已達11個。反觀近年來園林上市公司紛紛跨界文旅,并非是垂涎于文旅產業的光明前景,而是生存壓力所迫。在融資環境趨嚴、PPP項目進展放緩背景下,擺脫業務單一性才是抵抗行業周期的“王道”。
特色小鎮項目進入收獲期
自2015起,一批園林企業在PPP以及特色小鎮的大潮驅動下,紛紛跨界文旅,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棕櫚股份”)即是其中之一。如今3年過去,棕櫚股份的跨界之路成果如何?
截止2017年,公司參與投資或建設的生態城鎮項目已達11個,其中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云漫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時光貴州、鄉愁貴州4個項目已經全面進入收獲期,較快的運營收益增長。
棕櫚股份投資者關系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潯龍河項目已經逐漸進入盈利階段。截止2017年,公司參與投資或建設的生態城鎮項目已達11個,其中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云漫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時光貴州、鄉愁貴州4個項目已經全面進入收獲期,較快的運營收益增長: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作為長株潭地區近郊休閑游的重要目的地,客流量日高峰可達3萬人次,潯龍河項目在產業興旺和村民致富等領域的實踐經驗。
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以美麗中國和特色小鎮為戰略的各類政策相繼出臺,同時,PPP作為國家大力倡導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帶動生態城鎮及生態環境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報告期內召開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提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高度,且首次將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戰略結合起來,從國家財政支出、政策扶持、資源傾斜等方面為行業發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在經歷轉型陣痛之后,棕櫚股份業務開始恢復,公司營收和凈利快速增長,盈利和回款也明顯改善。此前的4月19日,棕櫚股份發布2017年財報,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2.53億元,同比增長34.49%,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151.83%。其中生態城鎮業務,2017年營收6.7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12.84%,實現營業利潤2.11億元,毛利率為31.29%。
PPP“清庫存” 園林企業各謀出路
實際上,園林企業紛紛跨界文旅,并非是垂涎于文旅產業的光明前景,而是生存壓力所迫,不得不向文旅討生活。據統計,園林企業90%的客戶集中于政府和房地產,其中政府超過70%,主要為道路綠化等市政項目。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東方園林、嶺南園林等園林龍頭上市企業新接項目中PPP項目占比率超50%,2017年占比率達80%,PPP已經成為園林行業業績成長的新的助推器。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在防范PPP帶來地方債務風險的大背景下,一些此前有過PPP項目企業開始率先做出反應。記者從會上獲悉,此前上市公司管理層在內部會議上要求,限制對于PPP項目的投資。記者了解到,此次PPP項目大規模的清理整頓涉及不少上市公司的PPP項目,近期亦能看到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PPP項目被叫停。
有參會股東和記者分享投資棕櫚園林的思路,其認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棕櫚從本質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家園林公司,而是利用原有優勢作為一個跳板,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原有園林作為一個配套,棕櫚股份是典型代表,確定轉型生態城鎮綜合運營商后,管理層進行了大調整,圍繞定位進行了集團架構的調整,引入戰略投資人,大股東在上市公司體系外進行了有的放矢的前瞻投資布局。
相對于園林同行,部分園林領域公司在上市時候規模不大,實力相對來說一般,但這幾年比較務實的公司,既緊守自己的生態技術優勢,又能靈活緊跟市場趨勢,開始試探性的嘗試一些文旅運營項目,走的比較穩,可能在資本市場看來,過于平庸,但如果繼續保持穩扎穩打,耗散的力量就會少很多,最后比拼的是誰活的久。
特色小鎮項目進入收獲期
自2015起,一批園林企業在PPP以及特色小鎮的大潮驅動下,紛紛跨界文旅,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棕櫚股份”)即是其中之一。如今3年過去,棕櫚股份的跨界之路成果如何?
截止2017年,公司參與投資或建設的生態城鎮項目已達11個,其中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云漫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時光貴州、鄉愁貴州4個項目已經全面進入收獲期,較快的運營收益增長。
棕櫚股份投資者關系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潯龍河項目已經逐漸進入盈利階段。截止2017年,公司參與投資或建設的生態城鎮項目已達11個,其中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云漫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時光貴州、鄉愁貴州4個項目已經全面進入收獲期,較快的運營收益增長: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作為長株潭地區近郊休閑游的重要目的地,客流量日高峰可達3萬人次,潯龍河項目在產業興旺和村民致富等領域的實踐經驗。
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以美麗中國和特色小鎮為戰略的各類政策相繼出臺,同時,PPP作為國家大力倡導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帶動生態城鎮及生態環境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報告期內召開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提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高度,且首次將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戰略結合起來,從國家財政支出、政策扶持、資源傾斜等方面為行業發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在經歷轉型陣痛之后,棕櫚股份業務開始恢復,公司營收和凈利快速增長,盈利和回款也明顯改善。此前的4月19日,棕櫚股份發布2017年財報,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2.53億元,同比增長34.49%,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151.83%。其中生態城鎮業務,2017年營收6.7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12.84%,實現營業利潤2.11億元,毛利率為31.29%。
PPP“清庫存” 園林企業各謀出路
實際上,園林企業紛紛跨界文旅,并非是垂涎于文旅產業的光明前景,而是生存壓力所迫,不得不向文旅討生活。據統計,園林企業90%的客戶集中于政府和房地產,其中政府超過70%,主要為道路綠化等市政項目。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東方園林、嶺南園林等園林龍頭上市企業新接項目中PPP項目占比率超50%,2017年占比率達80%,PPP已經成為園林行業業績成長的新的助推器。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在防范PPP帶來地方債務風險的大背景下,一些此前有過PPP項目企業開始率先做出反應。記者從會上獲悉,此前上市公司管理層在內部會議上要求,限制對于PPP項目的投資。記者了解到,此次PPP項目大規模的清理整頓涉及不少上市公司的PPP項目,近期亦能看到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PPP項目被叫停。
有參會股東和記者分享投資棕櫚園林的思路,其認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棕櫚從本質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家園林公司,而是利用原有優勢作為一個跳板,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原有園林作為一個配套,棕櫚股份是典型代表,確定轉型生態城鎮綜合運營商后,管理層進行了大調整,圍繞定位進行了集團架構的調整,引入戰略投資人,大股東在上市公司體系外進行了有的放矢的前瞻投資布局。
相對于園林同行,部分園林領域公司在上市時候規模不大,實力相對來說一般,但這幾年比較務實的公司,既緊守自己的生態技術優勢,又能靈活緊跟市場趨勢,開始試探性的嘗試一些文旅運營項目,走的比較穩,可能在資本市場看來,過于平庸,但如果繼續保持穩扎穩打,耗散的力量就會少很多,最后比拼的是誰活的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