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關于特色小鎮的十一條思考方向和見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8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三部委”)聯合發出的《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后,各省市也提出各種自己關于特色小鎮的口號和目標。于是在運動中,那些牽強附會,狗尾續貂,生搬硬套,照貓畫虎,復制粘貼,引經據典的手段方式一起都使出來了,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造鎮運動,各式各樣的專家們也開始挖掘各種的理由為造鎮運動來尋找依據和借口。各地的政府也不斷的提出創新高的口號,如投資幾十個億,全省創造100個特色小鎮等等。

        那么關于特色小鎮的思考,又有多少人去想多一點呢?現就特色小鎮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一點思考的結果,分享給大家一同探討和交流。

        一、特色小鎮與城鎮化的區別

        特色小鎮是基于原來的城鎮管理運營的提升,但是絕對不是城鄉一體化或者新城鎮運動的延續。關于城鎮的運營管理的概念,這是很多的讀者都認同的一個詞匯和思維。那么在特色小鎮的前提下,筆者認為,特色小鎮的不能繼續做新城鎮建設那種不斷的征地拆房,集中安置等做法。更不是修一兩個專業市場,就是特色小鎮的出路和渠道。在政府角度主導的特色小鎮,需要從大拆大建的角度,轉移到運營管理上的提升。

        二、“特”是產業的特色

        特色小鎮一定是以產業為依托,能夠形成完整或者部分產業鏈,且與上下游的供需關系協作良好。特色小鎮的特色不是任何部門及領導賦予的特色,也不是翻看地方志挖掘的特色。真正的特色小鎮首先是區域的產業的特色。只有挖掘產業的內容及活力,制定產業的扶持及優惠政策,用產業的活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供需關系,這才是特色小鎮的發展動力和可持續的基礎。

        三、特色小鎮能帶給多數老百姓利益

        特色小鎮一定是區域內一部分人參與,并且可以影響多數人的生活和收入。特色小鎮基于產業的原因,那么一定是這個區域內一部分人參與到產業中來,通過大多數人的參與,服務及傳播,為大多數人帶來各種產業紅利,這也才是特色小鎮的為區域帶來的紅利。所以,各地政府及領導或所謂專家不能僅僅是拍腦門或從政績角度,去給予一個區域特色。真正的特色一點是基于多數百姓的利益和發展方向而總結出來的特點。

        四、特色小鎮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產品

        特色小鎮的核心特色不是旅游而是基于產業形成的特色產品,且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品牌和口碑影響力。現在的特色小鎮打造過程中,要么是千方百計的造景或增加旅游服務設施,要么就是改造成各種旅游小鎮。其實旅游應該只是對特色小鎮提升的一種表現手法,而不是所有的特色小鎮一點都需要旅游的角度。那些有產業基礎的小鎮,跟應該做好產業扶持,理順產業供需,增加產業活力,促進產業發展。可以適度的對城鎮風貌,產業布局做政策性引導和扶持,但不能全部用旅游的角度去看特色小鎮的建設。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