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問,上帝啊,您不是全知全能的嗎?世間萬物莫不是您親手所造。那么您為何要造就如此多的不圓滿?這世間的丑惡,痛苦莫非也是你愛世人的一種方式?
上帝說,孩子,當知丑惡和痛苦皆是我贈予你們的禮物。因了這世間的丑,你才能認識到美,因了這世間的惡,你才能體驗到善。魚兒游在水中,它永遠不知水的價值。直到有一天它被拋上岸邊。
被拋在岸上的魚,正是我們今天的處境。
以前,人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景觀是人們的一項權力。因為中國的大地從來沒有缺少過風景。中國過去的山水田園賦予我們文化以詩性,使我們成為一個詩的國度。然而,今天我們離美的景觀越來越遠。我們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驅趕著,集中在一起,被圈在城市之中。曾經悠游其中的風景,日益變成只有靠想象力維持的彼岸。人們越是被拋向城市,越是對洪荒之野生出無盡的向往。這時候,人們才認識到,享受風景是我們的一項權力。
然而,人類的景觀權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的幕后推手正是資本。而資本剝奪我們景觀權的方式卻是以一種極其浪漫的形成呈現出來的。以前,風景是一種公共資源。今天,但凡有一丁點兒姿色的景觀,一定會被資本所包養。這兒,被圈起來,變成"俠隱鎮",那兒,被圍起來,變成"法云幔"。
旅游,是一種多么浪漫的產業!然而,正是這種浪漫的產業,把人類的景觀權一點一點的剝奪掉,成為資本的囊中物。這就是各類形形色色的景區。
出于對資本瓜分景觀權的矯正,政府出面把一部分優質景觀圈養起來,作為公共產品供國民使用,形成國家公園。因此,國家公園不僅僅是對國家優質景觀資源的保護,更是對國民景觀權的保護。
然而,我們不能對國家公園寄過高的期望。且不說國家公園的公益性能否保證,即便能夠保證,有限的國家公園對于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因此,我們不僅要向國家公園要景觀權,我們還要向全部的國土要景觀權。
如何向國土要景觀權?
第一,必須糾正旅游代表資本剝奪國民景觀權的趨勢。為什么旅游越是發展人們越沒有地方可游?因為中國的旅游走上了一條邪路,它一直在幫助資本瓜分公民的景觀權。旅游的正當性何在?在于人們在享用景觀的過程中你提供了服務,而不是直接把風景圈起來賣錢。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強調旅游景區必須開放的原因。
第二,必須重視國土風景質量管理。所有的土地,不管是用于農業,還是礦業;不管她有沒有旅游價值;不管她能否成為國家公園,她都是我們景觀權的基礎。都值得我們關注她的顏值,而不僅僅是生產力。
如果上天賦予我們天然的風景審美能力,則意味著景觀權是人類天生的權力。如果我們喪失了風景審美能力,喪失了對土地風景質量的愛與責任,則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景觀權。
而一個放棄了景觀權的國家,就不配擁有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