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都區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科學經營林地,以林地資源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武都區搶抓林改機遇,依托林下經濟,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微生物(菌類)和動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種植、養殖,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林地生物多樣性,采取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菌模式、林藥模式、林菜模式、大力培育富民產業,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區累計發展林果種植產業22萬畝(包括退耕還林地發展的林果產業16萬畝),產值5600萬元;林藥種植2.5萬畝,產值2000萬元;林菌1.1萬畝,產值1050萬元;種苗花卉0.19萬畝,產值2720萬元;林下套裝經濟作物3.4萬畝,產值710萬元;林禽養殖20 萬只,產值1614萬元;林畜養殖1.155萬頭,產值410 萬元;林副產品采集加工7.3萬畝,產值1320 萬元;利用森林景觀、興辦農家樂,實現生態旅游收入 520萬元,逐步形成了以主導產業為主、林下產業相輔的林業經濟產業發展新格局。
推薦閱讀:
山東泰安:林業建設推動苗木產業發展 綠了荒山富了村民
杭州蕭山:新街苗農今年扦插小苗25億株
河南:內黃種杭白菊成農民致富新門路
浙江:苗木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型“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