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沭河兩岸,南花北移地、北木南遷處,江蘇沭陽氣候適宜,花卉苗木生產條件得天獨厚,400余年種植史,形成獨特的綠色產業。過去,沭陽人肩扛背馱、走南闖北,賣花養家。如今,通過“觸電上網”,花木行銷海內外,展開一幅生態綠色富民的優美畫卷。
花開四季,鸞鳳還巢
木槿花開,客從遠方來。
初秋時節,記者徜徉在遍布沭陽城鄉的花木海洋中,領略花木經濟奇跡:25萬人“靠花吃花”,3.3萬個網店賣遍天涯,31個花木淘寶村競相爭艷,累計22.8萬打工青年回鄉創業,富了農民,活了經濟。
沭陽縣顏集鎮堰下村淘寶集聚區、新河鎮周圈村盆景長廊是沭陽縣電商花卉的重鎮,藍天白云下,中國互聯網農業第一鎮、中國盆景淘寶第一村、中國互聯網淘寶第一村、江蘇省美麗鄉村等廣告牌匾不時躍入眼簾,多肉、鮮切花、盆景木、景觀樹……3000余種花卉苗木,琳瑯滿目,前店后家式的網店里生意正紅。
統計顯示,淘寶網上兩成花木賣家集中在沭陽,顏集、新河、廟頭3個鎮獲評“中國淘寶鎮”。今年上半年,顏集鎮實現花木銷售額11.7億元,其中網絡銷售額達5.6億元。
“花木產業有多火?聽過見土插花嗎?虞姬路兩側土地流轉租金高達近萬元每畝,這個價也不一定能租到,村民自己種更賺錢。”堰下村村民謝春明過去是個游戲迷,如今已是盆景銷售大戶,他的“聽雨聞香”盆景園在業界小有名氣。
去年,沭陽全縣電商網絡銷售額達85億元,快遞發貨量達8500萬件,今年上半年已超過5500萬件。
梧桐葉茂鳳還巢,“歸雁經濟”悄然興起。堰下村生于1992年的“小老板”姜諸去年7月從江西宜春學院畢業,他子“擴”父業,早早將自家種的苗木拿到網上賣,開了10多家網店。“以前全家年收入最多20萬元,現在我的網店平均一天的銷售額就不止5萬元。”
“農村復活了!”沭陽縣黨委書記卞建軍說,“花木賣出去了,人回來了,鎮村有了生機和活力,農民收入八成以上來自花卉苗木、電商經濟。”
一步領先,步步登高
“沭陽有種植花木的傳統,產業起步早,生產水平高,當地農民肩扛手提坐綠火車去新疆、廣東等地賣花。”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從3畝田開始,做出了第一家村級花木上市公司。
沭陽花農“觸網”早。2002年前后,互聯網興起伊始,沭陽的貼吧銷售已初興;2011年淘寶花卉店創立,首批入駐的85%是沭陽花農。
“一步領先,步步登高。”卞建軍說,成立物流產業園,引進淘寶大學,建設信息交易和倉儲中心,設立創業幫扶基金,布局產業園區等,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沭陽花卉往往能先行一步,進而獨步天下。
“這是捕蠅草,蒼蠅、蚊子遺落,花瓣瞬間自動閉合;這是迷你小玫瑰,已矮化改良,一支可以開四朵花,花期延長兩倍;這是新引進的迷你多肉植物,一天能走兩萬單……”為走出同質化競爭泥潭,江蘇蘇太花木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喬學寶,兩年跑了40多萬公里,學技術、引品種。
想要一葉風行,必須持續創新。“傲嬌”的“網絡另一端”倒逼喬學寶與國際公司一起研發新品種,到市場里尋找新品,創新產品包裝,提升售后服務,錯位競爭以新制勝。“現在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去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今年能翻番。”他說。
“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高端化、個性化,花卉苗木產業也要去庫存、調結構。”李生說,公司重視研發新品種、布局高端路線,有十多名專職科研人員,此外還與南京林業大學等合作研發新品種。
在“土創客”們的努力創新下,在各級政府政策引導支持下,沭陽花木產業總能快人一步,迎風傲立。
綠色生活,幸福暢想
泥土下的草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電商維納斯”李敏通過經營網店找回自信還成了“網紅”,77歲大爺單玉佩“一指禪”敲擊電腦鍵盤發單……在沭陽縣,“草根創客”攀網結線,演繹“花”樣人生,財富故事層出不窮。
花木經濟改變貧困,開啟新生。
從鮮花到干花,到膠帶、包裝紙盒、塑料遮陽網,再到肥料、營養土、花盆,配套產業同行并進;從育種組培、栽植管護、市場批發、物流配送,到網絡銷售、店鋪裝修、攝影美工、客服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及包裝設計,產業鏈不斷延伸并深度整合。
“農村發展,希望無限,不信來咱沭陽看看。”卞建軍說,沭陽縣已從傳統的花木種植和工程苗木培育,發展為花木產業和電商經濟雙輪驅動、六產并興。
在沭陽縣蘇奧電子商務產業園內,一張“規模以上電商企業交易實時信息圖”引人注目,快遞發貨統計、銷售額等信息均能實時動態顯示。產業園總經理李成透露,園區目前已經簽約超過400家小微企業,實際入駐約300家,尚格電商、麗子美妝等已初具規模。
“泥土里長出的花兒,要精心呵護,企業同樣如此。”卞建軍說,“我們會努力做好服務,讓創客們,不推開一扇門,不見一個人,也能把生意做成。”
新疆沙灣縣:發展庭院經濟 開辟致富增收路
安徽亳州:栽上“搖錢樹” 奔向致富路
新疆呼圖壁:苗木花卉成為區域性優勢產業
河南光山:花卉產業助力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