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江蘇南京:與高校合作 南農湖熟菊花基地模式引各地仿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6  

      高校和地方合作建觀賞園區帶火周邊旅游

      南農湖熟菊花基地模式引各地仿效 

      南京農業大學位于江寧湖熟的菊花基地每年吸引近百萬名游客前來觀賞,給當地帶來4000多萬元的旅游收入。昨天,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將進一步做大菊花產業,今年基地不僅新增了幾十個菊花新品種,開發了系列菊花產品,還吸引了不少地方政府、企業前來“克隆”基地模式,在全國各地開起了“連鎖”。

      品種全世界最多,荷蘭企業 “ 求 ” 合作 

      位于湖熟的南農菊花基地占地120多畝,保存了5000多份菊花資源,是中國菊花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培育了300多種各式造型、顏色的菊花新品種。 

      該基地的菊花幾乎囊括了所有顏色,除了常見的赤橙黃青白粉紫外,還有罕見的綠色;形狀上,除了荷花形、乒乓形、風車形,還有松針形。有的單朵菊花上還匯集了好幾種顏色。 

      “得益于育種,菊花的花型、花色目前成了自然界中最豐富的。”菊花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園藝學院院長陳發棣教授介紹,今年以來,學院又培育了幾十個新品種。比如“點點”系列,花的個頭較小,有點像滿天星,有紅、黃、白顏色,可以在插花時當做配花;再如“松月”系列,花瓣像松針,一根一根,有金色、也有紫色。 

      “該基地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品種最多的菊花基地,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選種。”陳發棣說,包括花卉大國荷蘭的企業,也前來洽談合作。

      開發速溶菊花茶,吸引一知名企業前來合作

      “菊花除了觀賞,還可以喝、可以吃。” 陳發棣介紹,該校正在利用菊花培育方面的優勢,圍繞菊花全產業鏈開發,做大菊花產業,對菊花進行深加工,開發具有不同營養、保健等功能的菊花茶,菊花食品等。 

      該校園藝學院的房婉萍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一系列新開發的菊花茶系列。 

      大多數人平時喝的菊花茶都是杭白菊、滁菊等,花朵較小、顏色青白,泡一杯至少要放五六朵,而南農開發的單朵菊花茶沖泡時只需放一朵就夠了,透明的玻璃杯內,沖泡開的菊花顏色奶黃、完全盛開,非常漂亮。 

      “這個品種是我院菊花課題組為這個茶品專門培育的。”房婉萍介紹,它由滁菊和杭白菊雜交而成,外形好、香氣濃,口感醇和,沒有一些菊花茶的苦味和澀味。 

      還有一款速溶菊花普洱茶,茶葉被制成了粉末狀,可以像果珍、咖啡一樣,沖泡即食。“菊花去火、性涼,我們將其與暖性的普洱進行了調配,體弱的人喝起來就不必擔心。”房婉萍說,目前,亞洲一家知名的速溶茶生產廠家正在和他們合作,對產品進行開發。 

      拉動旅游消費,各地前來“ 克隆 ” 

      湖熟菊花基地還帶動了當地的鄉村旅游。僅去年一個秋季菊花展,菊花基地累計接待的游客就達到了90萬人次,拉動周邊旅游、餐飲、零售、農副產品等行業,帶來了4000多萬元的旅游收入,當地不少農戶賣黃瓜、賣茶葉蛋一天就能掙幾千元。 

      “湖熟已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基地。”陳發棣介紹,全國不少地方政府、企業都來取經,要和他們合作,“克隆”這一模式。比如上海虹華園藝有限公司,建了個300畝的觀賞菊園區;安徽滁州,由政府投入1000多萬元,與該校和滁州菊泰公司合作,建立了功能性菊花博覽園。另外,目前鹽城射陽、淮安也在與南農合作,建立功能差異化的菊花科研與休閑旅游基地。。

      “我們的人文學院也正在挖掘菊花的文化,在各菊花基地將旅游和文化進行結合,對旅游景點的配套設施、環境進行改造,吸引更多游客,相信由南京菊花基地輻射出去的菊花產業在各地能迅速形成南農特色。” 陳發棣說。

      推薦閱讀:

      甘肅隴南:特色經濟林產業收效豐碩

      江西萬載:發展花木產業 引導農民致富

      安徽亳州:“菊花村”綻放致富花

      江蘇大豐:種植“小菊花”發家致富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