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者在三龍、新豐等鎮走訪時,常常看到農戶家前屋后、河溝零星地塊種有菊花,花叢規整不到膝蓋高,花枝上花朵密密麻麻。這可不是賞心悅目用的“觀賞品”,而是我區不少農民嘗試種植的特經新品種。農業結構轉型之風席卷我區,勇于嘗試特經種植、探求高產高效的種植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小菊花”成燎原之勢,逐漸成為北片鎮村的發展新景。
“小菊花”種植之風最盛的當屬三龍鎮和平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零星種植。村民周風林告訴記者,村民們的嘗試是受到了“近鄰”射陽縣洋馬村的影響和啟發。洋馬有“中國藥材之鄉”的美譽,藥材種植面積近10萬畝,品種近300個,其中菊花為全國之最。洋馬百姓靠菊花發家致富,地域相近的和平人也想學習學習。去年開始,不少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的零星散地進行種植。周風林也種植了1畝地菊花,去年試種后發現菊花還挺高產,畝產約七八百斤,畝收益在4000元左右。這個收益遠高于傳統糧棉種植,也讓更多村民堅定種植“小菊花”。
陳紅波是該村的種植大戶,去年年初他流轉了250畝土地用于中藥材種植,其中100畝用來種植菊花。看到周圍三龍、新豐也有不少居民種植,頭腦靈活的陳紅波,還“升級”做起了菊花經紀人,向農戶收購新鮮菊花,同時自己還開了個加工廠,將自產和收購來的菊花進行分類初加工。
原本比糧棉金貴的“小菊花”在陳紅波的加工廠一“轉悠”,身價又升了升。在加工廠,記者發現農民種植的菊花被“分類”安置,從花型來看,按照開放程度,分成了完全盛開的、半開半包的、含苞欲放的、完全花果子等不同等級;從花色來看,也有完全金黃的、淡黃的、乳白色的不同區別。陳紅波告訴記者,不同花型、不同顏色的菊花藥用價值不同,銷售的價錢也不同,比如白色大花清火效果好,純花骨朵的叫胎菊市場銷售價錢高,金黃色菊花菊香味雖不濃但最受韓國人青睞……銷售訣竅和門道多,加工的第一步“產品精分”,就讓菊花身價產生最大化。
去年的小試讓陳紅波嘗到了甜頭。他銷售30噸菊花干貨,每公斤售價近60元。同時,更加堅定了種植菊花的念頭。今年春季一場霜凍,許多菊花苗被凍死,不少村民放棄了種植。陳紅波不死心,輾轉湖南、山東、淮安等地引進種苗進行補種。今年10月中旬,陳紅波的菊花豐收了,100畝菊花地畝產達到400公斤。他的加工廠在周邊農戶手里收購了130噸左右菊花。由于受天氣原因影響,洋馬地區菊花比去年減產七分之一,陳紅波烘干處理后的各類菊花產品一上市場就供不應求,市價賣到了每公斤77元。
今年菊花雖不豐產但卻豐收,許多農戶從陳紅波身上看到了小菊花的良好市場前景,在菊花采摘結束后準備用老枝分插擴大種植面積。陳紅波告訴記者,從今年收購情況估算,北片鎮村約有上千戶農戶種植菊花,僅和平村里散戶約有200畝土地種植,預計明年村里的種植面積要增加到上千畝。種植上了規模,外界的影響力就大了,如今浙江、上海等地的許多中藥材企業已經和他“預約”,“訂單式銷售”可能會刺激種植規模再有一個大的提升,可以想象來年這一片區將是“滿地盡是黃金甲”。
推薦閱讀:
山東鄒城:林業年產值23億元
湖南郴州:桂東生態產業加快農民致富步伐
江西:黃洲鎮打造花卉苗木第一鎮
天津靜海林下經濟改善空氣質量 讓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