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東海花卉苗木面積7.2萬畝 成富民增收產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9  

      東海發展花卉苗木種植促農民增收

      地處江蘇省東北部的東海縣,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地肥沃,空氣清新,四季分明,非常適合各類苗木花卉種植和生產。境內海陸空交通網絡縱橫交錯,為產品流通提供了快速的物流網絡。

      架起產業發展框架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如今全縣現有花卉苗木面積7.2萬畝,其中苗木基地5.3萬畝,盆花600多萬盆,盆景20萬余盆,年產值達到10多億元,形成了以造林苗、綠化苗、觀賞苗、盆花、盆景、鮮切花等6大類系列產品,花卉苗木300余種,500多個品種規模。以雙店鎮、山左口鄉、駝峰鄉為中心的鮮切花基地總面積已發展到1.6萬畝,8000棟日光溫室,成為全省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主要種植百合、郁金香、非洲菊、玫瑰、馬蹄蓮、鶴望蘭等10多個種類,年產鮮切花2億多支,實現產值近6億元。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南京、武漢、合肥、蘇州、無錫、徐州、臨沂、濟南、青島、鄭州、北京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全縣現有鮮切花種植戶2000多戶,鮮切花經紀人200多人,農戶年均每棟日光溫室收益在2.5萬元以上,最高可達8萬元,鮮切花種植已經成為繼硅產業之后又一富民增收的新興特色產業。目前,全縣有花卉苗木企業50余家,花木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14家,鮮切花產業園區1個,鮮切花標準化示范區1個,從業人員5萬余人。

      創新機制推波助瀾

      在花卉產業發展過程中,東海縣不斷創新運行機制,采取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體、企業積極投資、農民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相繼成立了鮮切花生產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了江蘇省北溝花卉產業有限公司和江蘇潤岷花卉產業有限公司,成功注冊“晶都花卉”商標。在雙店鮮切花生產基地還成立了東海縣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

      同時,成立了土地流轉合作社,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把有意愿發展鮮切花的種植農戶集中到一起,實行規模化種植。在此基礎上,該縣以生產基地為載體,不斷創新融資渠道,積極向上爭取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重點扶持鮮切花產業,對農戶建造花卉日光溫室進行補貼。加強與農村信用社、江蘇銀行等地方商業銀行金融合作,加大對小額扶貧貸款的發放力度。推廣復制“五方聯動”金融支農新模式,引進組建東海村鎮銀行,成立東海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和風險償債機制,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以花為媒收獲成果

      為更好地向外界宣傳推介東海鮮切花,也讓外界更好地了解東海花卉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發展優勢,全縣已成功舉辦3屆花卉博覽會,對打造“華東花都”地位,打響東海花卉品牌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2009年4月省農林廳授予該縣雙店鎮為江蘇省第一個“鮮切花產業基地”銅牌。2009年6月東海縣鮮切花生產基地被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為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區。2009年7月,東海縣雙店鮮切花生產基地又被確定為全省首批22家設施園藝高效示范創建區之一。2009年9月在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東海縣選送的百合產品獲得2個銅獎和2個優秀獎。2010年1月在南京舉辦的江蘇省第二屆年宵花卉展示展銷上,該縣參展的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等鮮切花產品榮獲金獎3個、銀獎2個、銅獎3個。2010年11月18日全省22家花卉企業、科研院校(所)技術推廣機構又在如皋召開了“江蘇省花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東海縣花卉研究推廣站作為聯盟理事單位之一應邀參加了成立大會。2011年11月,東海縣被中國花卉協會認定為“中國花木之鄉”。

      推薦閱讀:

      上蔡菊花盛開農民富 每畝至少增收2000元

      定州齊堡村:小苗木成了“搖錢樹”

      浙江盆栽菊花或將成下一“金礦”

      苗木產業成為隴南徽縣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