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湖北咸寧:桂花鎮互聯網+讓2億元苗木走“網”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26  

      一沒工業,二沒商業,一個偏遠的小鄉鎮,卻引得17家快遞物流公司爭先恐后地上門設點,是何魅力?11月18日,記者走進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一探究竟。 

      一年2億元苗木走“網”路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唐代詩人皮日休這樣詠桂花。

      桂花鎮栽種桂花有千余年歷史,全鎮現有桂花種植戶6000多戶,苗圃總面積2萬多畝。

      順豐、優速、快捷、天天;唯品會、京東、天貓、一號店……走在并不寬敞的街道上,一道有趣的風景吸引了我們:一邊是快遞、電商的宣傳語迷人眼,另一邊,大大小小的桂花苗木銷售廣告應接不暇。

      這鬧騰的場景,印證了鎮長李子牛的介紹:桂花鎮的苗木現在主要通過網絡銷售,一年銷售額2億多元。

      杜照是個麻利的小伙,專做優速快遞代理。記者在杜照的門店里看到,一沓沓快遞單排隊等候,近至武漢,遠至新疆、內蒙古。據介紹,一年下來,僅從他手上發出的苗木訂單價值就達千萬元。

      網店取代傳統經紀人

      50多歲的呂少兵,本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如今一家老小都成了網絡達人。

      兩個兒媳分別開有苗木銷售網店。大兒媳李美萍網店名為“桂花之鄉萍萍萍”,取自己名字中“萍”字;小兒媳沈靈香網店名為“桂花之鄉眾眾眾”,取丈夫名字呂繼眾中“眾”字。

      我們來到呂少兵家時,庭院里呂少兵的老伴正在為待售苗木整理枝葉,堂屋里小兒媳沈靈香正忙著在網上接單。沈靈香的“工作間”就是一個小方桌,加一臺手提電腦。

      靠著網店,呂少兵一家年銷苗木50余萬株,凈賺30萬元。不僅把自家種的苗木銷售一空,還幫鄉親代銷了不少苗木。

      據介紹,桂花鎮目前有苗木經營網店400余家。

      十幾年前,桂花鎮的苗木都是通過當地經紀人往外銷售。由于信息閉塞、銷路受限,苗木價格低,農民增收難。

      當互聯網的熱潮席卷而來,鎮里的年輕人將桂花苗木“搬”到了網上,電商直銷很快取代傳統模式,上千名苗木經紀人逐漸喪失優勢。

      何曉松是桂花鎮第一批苗木經紀人,當年走南闖北推銷苗木,很是辛苦。

      格局從近幾年開始改變。何曉松的兒子何天琦前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后,當起了“苗二代”,一門心思經營淘寶網店。何曉松意識到老路行不通了,及時轉型,自己發展苗木基地,成立了月月香園林有限公司,建立網絡推介平臺。父子倆優勢互補,苗木生意越做越大。

      傳統產業“香氣”漸濃

      星星之火已經點燃,如何再添一把柴?

      桂花鎮的領導積極謀劃。農民不會設計推廣網頁,專門邀請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人員前來為種植大戶進行技術指導,量身定制宣傳網頁;農民缺乏網絡營銷經驗,鎮里一年舉辦兩次培訓班,從品牌建設到推廣渠道,深入淺出地講解。

      與此同時,桂花苗木協會和桂花產業黨支部也應運而生,農民有了自己的產業組織。

      隨著物流扎堆進駐,在助推苗木經濟欣欣向榮的同時,也為“花產業”升級注入動力。

      2013年,桂花鎮引進了一家科技企業——湖北本草匯農業開發公司,建成全國最大無硫干桂花生產線,產品廣銷全國各地,打破了廣西干桂花“一統天下”的局面。

      以花為媒,桂源紅酒業、神農天香、八月花等一批加工企業來到桂花鎮,大大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鏈向旅游領域延伸,“聞桂花香,嘗農家菜,品原生態”的特色旅游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

      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桂花鎮的桂花經濟風頭正勁。

      推薦閱讀:

      寧夏銀川:興慶區花卉種苗本土自繁夢成真 可年產種苗1000萬株

      內蒙古赤峰:大三家村發展花卉產業 助農增收致富

      安徽無為:花卉協會助力產業發展

      花卉行業:未來利潤最高的不起眼暴利賺錢行業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