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皇是全山區縣、老區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前,“七山二灘一分田”的地貌格局被看成劣勢,是“窮根”。
如今,思路一變天地寬。吃山變成養山,進而變成富山富民。全縣110萬畝生態林中有90萬畝經濟林,林果年產量達3億公斤,年林業綜合產值26億元,果品及相關產業產值接近石家莊全市的十分之一。林果業成為贊皇富農增收的重要支撐。
青山帶來真金白銀——
全縣農民人均近2畝核桃、2畝多大棗,林果業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11月初,送走最后一批來采摘的游客,贊皇縣秦家莊村600多畝土地上的蘋果所剩無幾。市場上蘋果每公斤3-4元,而在秦家莊村,果園采摘價格是6-8元。
“村里人均耕地不到2分,這幾年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就是因為我們一直種果樹,來采摘、游玩的人多了。”秦家莊村村黨支部書記秦志義說。
位于贊皇縣西南部山區的秦家莊村有281人,山場面積有3750畝。人均耕地面積少,多年來村民處于貧困中,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僅1350元。
怎樣才能富起來?2010年,村黨支部書記秦志義四處考察。四周都是山,最初他們想建肉聯廠和大理石場,還和一些企業取得了聯系。但向縣里申報項目時卡了殼。贊皇縣西南部果樹多,縣里的總體規劃是在西南部發展生態旅游,肉聯廠、大理石場有水和粉塵污染,是限制發展項目。
在縣里的指導下,村里開始種果樹。如今,秦家莊村四周的山上,層層疊疊種滿了梨、桃、蘋果、板栗、山楂、柿子等20多種果樹,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春天滿山是錯落有致的雪白梨花和金黃油菜花,夏秋季各種果實掛滿枝頭,秦家莊村變美了。果樹帶來美景,也帶來了收入。
僅今年“十一”黃金周,就有一萬多人來這里采摘、爬山。游人多了,帶旺了果品銷售,帶火了農家飯店。村民劉雪在家門口擺上了核桃,半小時之內就銷售一空,賣了800元。村民秦連義種植了錯季中華壽桃,今年賣了3萬多元。
“現在人均果樹200多棵,預計到今年底,人均收入達到2600元。”秦志義說。
村民收入增加,秦志義說這只是剛起步。今年部分梨樹嫁接了名為“雨露香”的內蒙古梨,每公斤市場價格在10元以上,今后還要引進、推廣更多新品種。秦家莊村所在的土門溝共8個村,還要進行土地流轉,通過大規模、專業化管理,提高果品的質量和效益,帶動8個村子共同富裕。
在贊皇,更多的生態林正在成為富農林。農民在生態建設中嘗到甜頭,獲得了真金白銀。鮑家灘櫻桃基地3000余畝櫻桃全部實現采摘銷售,采摘價格高于市場銷售價格1-2倍,盛果期畝均收入達到4萬余元,這個30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近半數人家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綠色生態正在釋放更多紅利。通過發展旅游,不少農民吃上“生態飯”。嶂石巖、棋盤山等村的生態游、鄉村游,帶動全縣建成農家樂150多家,年接待游客70萬人次,收入4.2億元。
在造林綠化中調整產業結構,如今贊皇縣林果基地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80%以上,農民人均近2畝核桃、2畝多大棗,人均依靠林果業增收超過2000元,林果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青山育出綠色產業——
全縣擁有82家果品加工企業,成為全國核桃仁加工集散地之一
今年9月,河北棗能元食品有限公司銷售棗果肉飲料15萬多箱,這家位于贊皇經濟開發區的棗產品深加工企業去年10月份投產,第一個月銷量還不到1萬箱。一年時間,該企業發展了100多個代理商,分布全國21個省份。
“渠道布局快速完成,說明市場認可我們的產品,今后要集中精力開拓市場。”該公司董事長肖建軍對前景信心滿滿。
進軍棗飲料市場,是因為贊皇縣有大量優質紅棗。
近年來,通過實施“十萬畝優質紅棗”科技園區示范工程,贊皇縣建成了45萬畝的大棗基地。
豐富的原材料,讓做出口紅棗、核桃仁生意多年的肖建軍決定轉型,對紅棗進行深加工,生產棗果肉飲品。
把紅棗加工成果肉飲品在業內是個難題,原因是棗皮和棗肉剝離困難,如果直接把紅棗打碎,飲品中會有不少沉淀物,且影響口感。為解決這一難題,公司成立了以中國農大、河北農大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了棗肉和棗皮分離難題。如今這項技術獲得國家林業局頒發的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
在棗能元公司生產車間的參觀通道內,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經過嚴格檢驗的大棗經過蒸煮、去皮、去核、棗肉乳化、無菌灌裝等工序,最后成為果肉飲品。所有工序全部是物理過程。
一個企業能帶動一個行業發展,該企業如今一條生產線年可加工紅棗2萬多噸。它與當地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簽訂了協議,以不低于市場價收購紅棗,并由專業人員到協議戶指導棗園管理。
“明年市場打開后,我們會上第二、第三條生產線,可以帶動更多農戶。”肖建軍說。
不只大棗,全縣40萬畝的核桃基地也實現了政府要綠、農民得利的雙贏。
贊皇是中國大棗之鄉、中國核桃之鄉。生態建設中,該縣構建紅棗、核桃“一紅一綠、兩翼齊飛”的林果產業格局。發展壯大林果富民產業,該縣開始在創品牌、強龍頭、擴市場上下功夫。促進一家一戶的傳統經營方式向“規?;?、集約化”轉變,該縣創新經營模式,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如今,全縣共培育林果專業合作社80余個,建設家庭農場35家,擁有了九維生物、棗能元食品、丸京干果等82家果品加工企業。年加工紅棗能力達12萬噸,年產值3.6億元。核桃年加工交易量2.5萬噸,增值5000萬元,成為全國核桃仁加工集散地之一。
贊皇縣大棗、核桃等產業鏈條延伸,帶動農民本地就業萬余人,從事林果產業化經營的農戶人均收入達8000多元。
林壯了、游旺了、業興了,帶動老百姓收入增加了,贊皇縣又有了新目標:三年內森林覆蓋率再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70%以上,建成全省最綠的地方。這期間,實施經濟林擴量工程,優質林果面積增加10萬畝,總面積突破100萬畝,建成全省最大的林果基地。同時,按照3A級標準,利用3至5年時間,將全縣域打造成3A級旅游景區,建成全省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