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立足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堅持以“山川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科學實施,積極推進經濟林基地建設,全年新增經濟林70000畝,建成萬畝經濟林示范園區5個。
依據全縣地貌特征和氣候條件,劃分為壩上寒地生態經濟林、接壩特色生態經濟林和壩下經濟林3大功能區,積極探索適宜本地經濟林的發展模式,形成“各具特色、規模發展、協調推進”的建設格局。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在鳳山、天橋、黑山嘴、大閣等鄉鎮為中心的壩下經濟林區,重點發展時令果、仁用杏、園林綠化苗木和設施花卉,全年新增時令果0.7萬畝、仁用杏2.8萬畝、苗木2萬畝,建成大閣鎮撒二營與土城鎮三間房聯村林果、黑山嘴林果、五道營鄉十七道溝林果、鳳山苗木、天橋仁用杏萬畝經濟林示范園區五處。
在四岔口、外溝門、蘇家店等鄉鎮為中心的接壩特色生態經濟林區,重點發展中藥材和花卉,全年新增中藥材和花卉0.5萬畝;在萬勝永、大灘等鄉鎮為中心的壩上寒地生態經濟林區,重點發展沙棘,全年建成沙棘基地1萬畝。同時,加快建設有機果品示范園區,積極推進有機果品認證工作,全年建成黑山嘴鎮萬佳豐農業、胡麻營鄉榮達農業、大閣鎮水星乳業3個有機果品示范園區,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經濟林建設過程中,該縣實行“先建后補”的財政補助政策,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經濟林發展,同時加強部門幫建,整合林業、水利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支持經濟林園區建設,協調解決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加強科技培訓與推廣,加大科技下鄉力度,培養基層林果技術能手,保證每個種植大戶有5名、每個重點村至少有20名懂技術、會管理的林果實用技術人才,并強化工程科學管理,加大推廣生根粉、營養杯、地膜覆蓋等抗旱栽植技術和低質林改造、果實套袋、幼樹早果早豐等果園常規管理技術,努力提升經濟效益。
同時,縣政府與各鄉鎮、部門簽訂經濟林建設目標責任書,將年度建設任務列入考核指標,定期檢查驗收,認真執行一票否決制,嚴明獎懲,有效推進了全縣經濟林的發展。
推薦閱讀:
湖南湘西:林下“蹚”富路
浙江衢州:引導竹農發展林下經濟 沐塵畬族鄉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湖南湘西:林產業引領30萬林農脫貧
湖南漣源:高舉生態發展大旗打造高效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