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浙江衢州:引導竹農發展林下經濟 沐塵畬族鄉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16  

      天剛亮,一打開雞棚,霎時,400余只土雞拍著翅膀,幾乎是飛進了竹林里。“土雞整天在竹林里競逐撒歡,最喜吃竹蝗、青蟲、蚯蚓,還有雜草,雞糞則為竹林提供有機肥,有助于提高出筍率。”浙江龍游縣沐塵畬族鄉社里村藍成標家單門獨院、竹林環繞,2013年起他養起土雞,他養的土雞野性足、肉質鮮,批量售價每公斤100元,每年毛收入超過10萬元。

      當前,竹產業步入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毛竹價格持續下跌。為拓寬竹農增收渠道,沐塵畬族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因地制宜,引導竹農發展特色生態種養業,通過市場化經營方式,探索出一條林地增值、竹農增收、生態良好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眼下,全鄉6萬余畝竹山,僅套種面積就超過6000畝。

      站在雙戴村山壟中回望,冬日陽光下,滿眼是郁郁蔥蔥的香榧樹,梯田式的香榧林間,布滿了黑色的遮陽棚,遠處是成片的金銀花樹。2010年,村民吳曉紅流轉了1200多畝竹山,栽種了251畝香榧,套種了共180余畝三葉青、黃精和金銀花。林間陡坡處,則種上了3萬株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林地環境的山椏皮。

      掀開遮陽棚,三葉青枝繁葉茂長勢喜人。“這是去年新種的三葉青,三年即可順產。”吳曉紅說,正常投產后,每畝產量50多公斤,售價每公斤150多元。今年,3000多公斤金銀花茶銷往杭州轉塘茶葉市場,批發價每公斤70元。香榧大喜陽而小喜陰,現有35萬株香榧正準備移栽到竹林里。除了銷售苗木外,大的香榧明年即可授粉掛果,現在的市價每公斤50元。吳曉紅說,這幾年,山林經營管理事兒多,長年用工10多人,幾年來,人工費已發放120多萬元。

      山腳下,村民戴明輝成功引種藥食皆宜的玉竹,正計劃套種在500多畝毛竹山上。眼下,村里還準備從福建引進產量更高的黃精品種,新增套種面積100余畝。不少村民感嘆,套種中草藥后,竹山除草重啟人工模式,告別了化學除草劑,這下村民的飲用水安全有保障了。

      坐落在沐塵水庫附近的坑頭村,因獨特的立地條件,全村7000余畝竹林,套種黃精、西洋參、山椏皮和白茶的面積超過了3000畝。“經亞林所示范帶動和縣鄉村三級多方扶持,自去年4月以來,全村已有80余戶竹山套種黃精。”村支書吳深厚介紹,農戶采挖野生黃精,干品市價每公斤60元,每年收入不下40萬元。等到農戶仿野生栽種的黃精三年期正常投產后,收入將會翻番。

      今年9月,吳深厚牽頭成立深厚中草藥專業合作社,注冊商標“畬鄉仙草”,吸引社員200多戶,抱團打造特色品牌。眼下,經傳統的九蒸九曬法加工和真空包裝的黃精,可即開即食,口味甘甜純正,深受消費者青睞,售價每公斤200元,仍十分搶手。

      推薦閱讀:

      湖南湘西:林產業引領30萬林農脫貧

      湖南漣源:高舉生態發展大旗打造高效林業

      江蘇鹽城:大力發展苗木產業專業村

      重慶:留守老人做苗木“美容師”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