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具有生態資源優勢的安徽,通過采取積極培育壯大苗木市場,加快造林綠化進程等措施,正在讓林業經濟不斷釋放出可觀的生態紅利。
記者 鄭志
這里是蕪湖縣花木大市場,在當地政府主辦的新品種苗木產需對接會上,300多家企業帶來了1000多個新品種,像我身旁的茶梅,一棵的售價就達到了3000多塊錢。
正因為帶來的苗木品種又多又好,前來參展的當地苗木種植大戶王國金這次有些“搶眼”,很多來自江浙滬的客商都主動找他做起了買賣,簽約意向額超過了500萬元。
外地采購商 李洋
當地的品種都還可以,一站式采購了十幾個品種,價值10幾萬,用在綠化上面。
蕪湖市蕪湖縣苗木種植大戶 王國金
今年至少要推廣十幾個以上的新品種,通過我們種植結構的調整,進行一個新的轉型。
瞄準新的市場需求,由單一的種植向多元經營轉變,是蕪湖縣苗木產業轉型正在下的一手好棋。擁有11萬畝苗木種植面積的蕪湖縣,是全國22個花木主產區之一,當地群眾早有種植樹木的傳統,然而一成不變的老品種、缺少精準定位的老觀念,也讓蕪湖縣的苗木產業前些年遇到過發展的瓶頸。這兩年,當地抓住省里實施“三線三邊”綠化提升行動的機遇,通過政府建設一批苗木大市場,定期舉辦產學研對接會等,以市場倒逼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讓苗木產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蕪湖市蕪湖縣林業局 副局長 蔣中寶
(拓展到)屋頂綠化、水體植物綠化,這些方面的種植,搶占市場的空白點,(年)產值達到6個億。
不光苗木產業轉型轉得好,眼下在安徽各地,充分依托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山區扶貧項目開發等政策、資金優勢,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分享到了植樹造林所帶來的生態紅利。這兩天,黃山市黃山區龍門鄉的上百位村民正在山上大面積種植香榧苗。前兩年,當地根據山里獨特的氣候條件,引進的這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苗木,三年就實現了掛果,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二合一。
黃山市黃山區龍門鄉 村民 胡國峰
經濟效益以后一年大概10000多塊錢吧,一畝地。
黃山市黃山區巧明香榧合作社 負責人 汪巧明
合作社的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帶動)勞動力達到200余人左右,(加大)對香榧產品的開發和深加工,做自己的品牌。
眼下在安徽,搶抓“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的機遇,全省苗木種植結構調整、林業產業發展已經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已初步完成大別山經濟苗木種植、皖南生態林繁育、蕪湖苗木開發交易等一體化布局。2015年,全省共完成新造林163.87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6.9%,林業總產值預計達到3000億元。
安徽林業廳造林經營總站站長 趙學詩
我們省造林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28.65(% ),林業經濟發展(創造的)綠色GDP,為農民增收,特別是山區農民增收,作出重大的貢獻,為我們生態強省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