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占到8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7%。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守著綠水青山卻盼不來金山銀山,山區的貧困人口只能依靠田地的微薄收益勉強糊口。
近年來,洛陽市發揮區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初步形成了品類多樣、布局合理、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經濟林基地,真正把如畫的青山變成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
一、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實現規模發展
為促進花卉苗木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綜合效益,在規劃之初,洛陽市就確定了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思路。
根據全市林業發展總體規劃,花卉苗木產業基地主要規劃在環市區連霍高速、二廣高速、洛(陽)吉(利)快速通道、焦枝鐵路市區段、西南環高速等主要干道及市區通往縣區主要道路兩側3公里范圍內以及邙嶺萬畝黃楊基地和洛陽新區南兆域和漢魏故城區域,并逐年集中連片發展,避免零敲碎打、小打小鬧的做法,努力形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基地。同時,對在近兩年發展中規模大、管理好、檔次高的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市里給予重點指導和扶持。
二、政策引導,招商引資帶動快速發展
為了引導花卉苗木產業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針對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制訂了《洛陽市環市區苗木花卉林果產業基地建設規劃方案》,對在規劃范圍內主要通道兩側,集中連片建設花卉苗木基地的,市財政給予每畝每年600元的補助,連補3年;凡是在規劃區域內建設林果基地或在林下發展苗木花卉的,市財政給予每畝每年300元的補助,連補2年;在基地建設范圍內發展苗木花卉林果產業確需配套水利設施的,市財政也給予適當補助。
此外,該市將各類涉農項目資金進行整合,集中使用,對花卉苗木產業基地面積在200畝以上的地塊要求做到水通、電通;對500畝以上的地塊確保水、電、路“三通”。截至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產業基地總面積已從原有的6萬畝發展到了41.7萬畝,其中牡丹面積15萬畝。
三、創新模式,土地流轉加快科學發展
近年來,該市大力推廣“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的發展模式,先由鄉、村統一將土地從農戶手中流轉出來,再由鄉村統一對外承包,努力做到承包公司與農戶“零接觸”、“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的模式。
此舉帶來三項好處:一是便于生產管理,避免了公司與農戶之間諸多的小摩擦。二是有利于規模發展,形成市場。三是有利于公司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的推廣應用。
2012年,全市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建設中,承包經營的面積達10.3萬畝,占完成面積的71%;2013年這一比例達到74%,2014年達到100%。目前,全市共招商引資花卉苗木企業、大戶和農業合作社300多家,通過承包經營,帶動全市土地流轉28萬余畝。全市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共41.7萬畝,大部分由公司、大戶承包經營。
通過土地流轉,項目區每年可直接從土地流轉中收益土地租金,同時,也可帶動當地農民在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就業。據統計,項目區農民每年人均可通過花卉苗木產業增加收入達5000-8000元。花卉苗木產業已成為項目區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四、因地制宜,培育亮點推動特色發展
在花卉苗木產業發展中,該市注重培育重點工程、亮點工程,以重點工程和亮點工程帶動全市花卉苗木基地的整體發展。
目前,全市共形成九大亮點花卉苗木基地:一是連霍高速兩側以孟津、偃師段為重點建設萬畝黃楊基地,目前已達近3萬畝;二是新安縣新峪公路兩側建設萬畝玫瑰種植基地;三是龍門西山萬畝花卉苗木休閑度假基地;四是伊濱區南兆域和漢魏故城區域萬畝高檔觀賞苗木基地;五是二廣高速兩側以觀賞和采摘為主的生態旅游基地;六是宜陽縣安虎線兩側萬畝花卉苗木生態旅游基地;七是汝陽縣二廣高速兩側萬畝花卉苗木觀光示范園;八是嵩縣至白云山311國道兩側千畝薰衣草和玫瑰種植及深加工基地;九是孟津縣平樂鎮萬畝花卉苗木生態旅游基地。
隨著花卉苗木林果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已明確提出要在全市花卉苗木基地選擇亮點,通過提升改造,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目前,孟津縣平樂鼎潤實業公司花木生產基地結合當地文化優勢,打造中國·洛陽漢魏風情園,已成功被評為3A級旅游景區。洛龍區國豫公司建成名優花卉苗木繁育智能化溫室8萬平方米、珍稀植物園5000平方米,利用科技優勢開發了珍稀植物科普生態游。
如今,花卉苗木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有效地保護了洛陽的生態環境,也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周邊生態休閑近郊游,為守著青山的人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新機遇。
推薦閱讀:
湖北荊門:“互聯網+”帶動沙洋花卉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黑龍江牡丹江:靠山“吃”山再造百億“金山”
江西峽江:林下經濟助民富
河南南陽:苗木產業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