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福建泉州:林下經濟引領“綠色生產力”井噴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31  

      民間資金追捧實體經濟之泉州樣本

      “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人參……唐代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記載著凡間的九大仙草,其中,石斛被尊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古人尋仙草必往懸崖峭壁,但今天的泉州,仙草不再藏身絕壁,林下經濟發展讓泉州市的綠色發展別有洞天,并一舉開辟了泉州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嶄新局面”,12月22日,泉州市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成秉業高興地對筆者說。散步在泉州市洛江區雙陽鎮南山村漫山遍野的龍眼林中,只見郁郁蔥蔥的樹上已結滿碩果,與別處的龍眼樹不同的是,這里的樹干上“爬”滿了一株株6-30厘米高不等、形如鼓槌的綠色肉質植物,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仙草——鼓槌石斛!原來,這片園林是一個石斛種植基地。附生在龍眼樹上的這些植物叫作鼓槌石斛,是從云南、浙江等地收集的30多種石斛種苗之一,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林農采取“仿野生種植”模式,讓鼓槌石斛寄生在這些果樹上自然生長,不灑農藥,只噴水噴霧。龍眼樹長得好,鼓槌石斛也不錯,今年栽一株,明年長兩株,后年即可變四株。成熟的石斛要三年以上才可藥用,成倍遞增的生長方式,既充分利用林下資源,也帶來經濟效益年年增長。

      “石斛經濟引爆財富效應,林下種植的其他種類發展態勢也不可小覷”,泉州市林業局副調研員廖道彬介紹,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使得農民能夠充分利用林地來發展經濟,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市林業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政策精神,大力推進“千萬林農增收千元工程”,在全市各地發展林花、林果、林藥、林蜂、林禽、林脂、林菌等林下產業,推動其不斷發展壯大,去年全市林下經濟產值已近26億元。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評選40個林下利用項目,新增林下鐵皮石斛、金線蓮種植2000畝,組織申報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個,10家以上林業企業列入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此同時,泉州市緊密對接國家財政支持林業建設有關政策和項目申報指南。今年初以來,全市共組織申報2015年中央預算內林業投資計劃85個;組織16家單位、企業申報現代農業發展項目、林木種苗精品示范工程等省級林業專項。目前,泉州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林業品牌和產品嶄露頭角。目前泉州已有德化、永春、南安、洛江和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省級林下經濟示范項目縣(市、區)。同時新增現代農業(花卉)示范縣1個。全市共有8個省級花卉、竹業、林下經濟項目示范縣。

      泉州市四舉措積極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加強培訓,科技推動。選擇先進、適用的林下種植、養殖技術,如名貴珍稀樹種的栽培管理技術、主要藥用植物栽培技術、禽畜的養殖技術等實用技術,重點對種植、養殖專業戶、科技示范戶、林區重點村主干、鄉鎮林業站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掌握林下種植、養殖技術。組織廣大林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為林農出謀劃策,解決難題。二是搞好宣傳,示范帶動,讓更多農民了解發展林下經濟的好處,增強投資林下經濟決心和信心。三是拓寬利用途徑,提高效益。把“森林人家”“農家樂”等森林生態旅游項目作為生態公益林林下開發利用的有效形式,開展林中空地、林緣、疏林地補植、套種珍稀、名貴樹種活動,引進無患子、麻瘋樹等生物質能源樹種,不斷豐富生態公益林林種樹種結構,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把森林旅游與林下開展利用有效串連起來。四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開展森林林下開發利用項目調查,結合實際,編制合理利用規劃。目前有4個林場在林下建立了草珊瑚、白芨等規模較大的林下藥用植物種植基地,全市已套種珍稀植物面積達2600多畝,惠安縣半嶺村在林下放養地鱉蟲等昆蟲(主治風濕?。硼B面積已達3萬多畝。德化縣不少村民在郁閉度0.4以下的林地上帶狀或單株套種無患子,在杉木林下及竹林下試驗種植金線蓮。永春縣的一都、外山、湖洋等鄉鎮部分林農在林下飼養雞、羊,永春北溪村、呈祥鄉東溪大峽谷、外山云河谷森林生態旅游區切實讓“森林人家”旅游帶動林下經濟發展。

      “借力省級重點扶持,洛江畫下林下經濟發展藍圖”,泉州市林業局領導告訴筆者,洛江區被列為2014年福建省林下經濟發展23個重點縣之一,享受省財政專項補助資金200萬元,這里以良好的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培育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區林下仿生態種植藥用鐵皮石斛企業8家,培育苗木溫室1萬平方米,苗木530萬株,種植面積8萬平方米,750萬株;林下種植金線蓮企業3家,種植面積6000平方米,550萬株。筆者看到,洛江區林下經濟產業文化和森林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林下藥用經濟和生態休閑、文化創意產業,并以建設省林業經濟發展示范縣為契機,使全區林下經濟發展利用林地面積達到1500畝以上,林下經濟年產值達3億元以上,建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0個以上,林下經濟龍頭企業10戶以上,林農專業合作社5個以上。

      林下經濟已成為泉州新生的“綠色生產力”。目前,泉州市林下經濟面積累計達136萬畝,產值26億元,帶動農戶12萬戶,戶均增收1.5萬元,已形成以鐵皮石斛、中草藥為主的林下種植,以林下養禽、養蛙為主的林下養殖,以竹筍加工、油茶籽加工為主的林下采集加工,以森林旅游為主的森林景觀利用等四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推薦閱讀:

      湖南安化:林下經濟花紅果碩

      江蘇沭陽:“互聯網+花卉”助推花卉產業

      湖北長陽:大力發展盆景苗木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河南洛陽:繪就青山助農增收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