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浙江富陽:林下經濟促進美麗鄉村發展催生“生態紅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19  

      我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改革創新,推進林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年初亮出了推進美麗林相改造及香榧產業建設、林權制度改革、森林資源管護的全年工作目標。一年來,縣林業局以“六邊三化三美”為抓手、以科技興林富民為核心,努力做好綠化彩化美化、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服務林農、黨建提升五篇文章,既謀了風景又謀了“錢景”。 

      “從年初開始,我們精心組織開展美麗林相改造工程規劃實施,通過征求公路沿線村民意見,對沿線森林的美化方案做了精心細化。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在巡查中補充完善了綠化美化區塊。”縣林業局副局長高樟貴說。我縣結合“珍貴和彩色樹種進萬村”、櫻花點綴等一系列工程項目,近4萬株香樟、銀杏等鄉土樹種在鄉村道路、房前屋后安了家,4000余畝國家造林補助項目完成,5600畝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實施,木材儲備林和大徑材已達1.9萬畝,“大森林”建設正在持續穩步推進,以期實現“窗前有花、院內有果、村邊有樹、路邊有蔭、秋后有錢”的景象,助推傳統古村落建設。以林地“綠化、彩化、潔化”提升森林旅游價值,美麗風景撬動了民宿、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

      我縣森林資源實現雙增目標,林相改造成效顯著,森林美景映入眼簾。深度挖掘卯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山騎行茶園等景區美學特征和文化底蘊,成功打造文化卯山線、茶香江南線等生態茶園特色景觀林帶。與此同時,林業局抓住契機,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大力推進生態復合高效經營模式,在美化風景的同時催生喜人的錢景。

      “一個村莊種植50畝以上的香榧大苗,農戶每株就能享受特扶資金補貼70元。”看著長勢喜人的香榧基地,玉巖鎮吳山頭的農戶吳小權開心地說,幾年來,我陸續在自家空地上種上了香榧大苗,今年,我家香榧這一項年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以后養老就不愁了。

      深化實施“香榧產業進萬家”活動是我縣今年林業的重點工作。縣香榧產業協會成功注冊了“天陽”這個香榧公用品牌,并通過義烏森博會等平臺進行廣泛的宣傳。縣林業局不僅在政策上加大傾斜的力度,還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開展香榧統一授粉與施肥撫育管理、林技人員素質提升培訓、推廣香榧完熟采收及加工前處理技術培育。從育苗到種植撫育管理到加工到品牌建設,實現為民科技服務一條龍。

      “平原茶發家,山區榧致富。”在林業特扶項目大力支持下,我縣21個鄉鎮街道都興起的香榧種植的熱潮,從玉巖這個傳統的種植區向全縣域輻射,今年新增3128畝香榧大苗林,香榧育苗100畝,實現培育各種規格苗木30萬株。到年底,我縣已實現香榧青果產量4萬斤,產值達100萬元。隨著香榧基地陸續進入初投產期,產量快速提升,香榧產業已經逐漸成為了我縣繼茶產業后的第二大農林產業。 新品種油茶生長快、產量、出油率高,受到了廣大林農的歡迎,老油茶產區換發出了新的生機。今年我縣實現油茶造林3258畝,油茶低產林改造2000畝。

      深化實施科技興林富民,建設美麗鄉村。今年11月我縣省級小港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順利通過了驗收。為推進農林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茶園+香榧立體種植等發展新路,采用茶園套種香榧、紅豆杉,毛竹林下套種竹蓀、黑木耳,林蛙、林禽、林旅、竹酒等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復合高效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林區道路,努力走出林業發展新機遇。完成茶園套種香榧技術示范與推廣、木本油料產業提升項目,獲得了麗水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制定了《薄殼山核桃育苗技術規程》縣級地方標準規范,有效推進茶園套種薄殼山核桃,促進平原綠化與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推廣生態復合經營和綠色防控,推廣機器劈山撫育,減少農藥、化肥以及除草劑的使用量,降低對水資源的污染,助推五水共治。

      我縣依托自身優勢,創新林下種植、生態養殖、森林旅游等林業發展新模式,大力開展部門協作,推進農林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山水并治、種養轉型和富民增收三大效益最大化。

      推薦閱讀:

      遼寧東港:花卉大棚暖意濃 致富又有新門路

      河南三門峽:發展林下經濟打造“綠色銀行”

      云南普洱:林下經濟發展顯成效

      江西新余:“林下經濟”根深葉茂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