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地處皖南山區,是典型的“山區小縣,林業大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97.94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87.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6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4.9%。近年來,該縣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區域特色”的總體思路,以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優生態、惠民生”為目標,建立“長短結合,以短補長,生態與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生態經濟體系,使農民“不砍樹或少砍樹也能致富”,實現了森林增長、林業增效、林農增收。闖出了一條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具旌德特色的新型林下經濟產業化道路。
一是立足資源,科學規劃。我縣林業主管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了《旌德縣林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2015—2017年)》、本著“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注重效益”的原則,對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進行了總體布局。明確了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和種植品種,重點種植黃精、白芨、靈芝、茯苓等鄉土優良中藥材品種,并規劃到2017年全縣林下經濟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從事林藥、林菌種植的林農突破2萬戶,年產值達10億元,創“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注冊“旌德黃精”地理商標,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和品牌戰略基地。
二是政府引導,項目扶持。2014年縣政府成立了林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旌德縣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本著“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掀起了良好的開局之年。2014年共建立示范點15個,完成林下種植5194畝。通過驗收,縣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政策,給予種植戶近50萬元的獎補兌現。2015年又相繼實施了白芨組培苗良種馴化項目,建立了4個省級財政林下經濟示范項目和1個良種補貼項目;2個中央財政林下經濟示范補貼項目,爭取林下經濟示范項目資金360萬元,極大的調動了廣大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三是精心組織,示范帶動。在全縣林下經濟迅猛發展之際,縣林業局及時組織召開林下經濟現場觀摩會,充分發揮種植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截止目前,全縣林下經濟已種植面積31104畝,示范帶動種植711畝,種植農戶3000余戶,其中建立規模示范點99個,面積27985畝;建立森林長廊示范點39個,面積1142畝。且已申報了6家省級林業產業龍頭化企業,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頗有規模、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種植和加工示范基地、積極打造“萬畝林下經濟示范區”、“萬畝香榧示范基地”和“萬畝香榧精品園”項目,通過示范引領,破解了林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的瓶頸,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既可以直接轉化為農民收入、又可帶動林業產業發展,積累綠色資產,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使廣大林農積極參與特色林下種植,不斷壯大基地規模。
四是科技服務,提質增效。目前,我縣已開展白芨組培苗大棚馴化培育、中藥材稻殼覆蓋改墑控草、巨莖白芨選育、中藥材白僵菌生物防治病蟲害、黃精種植、茯苓松蔸無斷根種植、林下仿野生靈芝種植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強化技術服務與傳播,為特色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同時還積極與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瀕危動物植物保護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所進行對接,開展靈芝、白芨等林下種植研究,促進林下產業提質增效。
五是完善產業,樹立品牌。積極打造林下產品知名品牌,不斷提升林業產業效率。我縣申報的“安徽省現代林業示范區”通過省級審定;“天毛山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祥龍特種經濟林栽培專業合作社”獲省級示范社稱號;“云樂靈芝”、“陸元朝山珍”、“鑫旺藍莓”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受市場親睞;“旌德黃精”地理商標正在注冊之中,“中國香榧之鄉”正在申報中。通過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林產品知名度,從而促進林下產品的銷售,為林農創造持續的經濟效益。
推薦閱讀:
山東昌邑:苗木品種數量達千種
海南:檢驗檢疫部門大力推動種苗花卉出口
云南西雙版納:珍貴花卉苗木富農家
湖南湘西:強力助推花木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