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經營權流轉讓多方得利
禮拜天,建筑商人陳勇強又開車來到了建德市乾潭鎮梓洲村自己流轉來的200多畝香榧林前。雖然眼前的香榧還得過幾年才能結果,但陳勇強相信,自己的這次長線投資肯定會有好的收益。
流轉到這片林子后,2015年8月20日,陳勇強帶著一百多萬現金來到梓州村給流轉林地的村民發現金,而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5年后,再按流轉時的人口,每人每年發一百塊,十年后發兩百塊,十五年后發三百塊,直到流轉到期。
一直做建筑生意的陳勇強說他早在十年前就想轉行,但不知道“朝陽”在哪。直到看到市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有林地流轉,才開始打起了“種香榧”的主意。
“您蓋房子當年就能有收益,但這千畝香榧種下去,得起碼十年以后才能結果,前期可全是在投資呀!”在陳勇強給記者描繪他的香榧藍圖的間隙,記者隨口問了一句。
“這你就不懂了吧,香榧樹越老越是寶貝,十年之后剛開始結果可能也就十來斤,但是當它一直長,長到某一年,我這一千多畝香榧可能一年就把前期投入的錢全部收回來啦!”陳勇強指著滿山的香榧樹說,“村里有不少人都來幫我看林子,等到香榧結果的時候,大家一起來采摘,我也會發工資。”
徐俊告訴記者,2015年,建德市一共流轉出去6000多畝林地,許多北京人都來要求流轉。但是,建德市一共有林地245萬畝,其中包括123萬畝不可流轉的公益生態林,目前初始流轉土地僅剩余30余萬畝,為了保證林地的循環利用率,如今,建德市對流轉林地的用途實行了監管。
楊幼平說:“全省各地都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了土地流轉等相關工作,林地經營流轉將林地承包區和經營權分離,賦予流轉證林權抵押、林木采伐、享受財政補貼及其他行政審批事項的權益證明功能,這為林農與經營主體進行規范有序流轉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激發了工商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分散的林地集中流轉,實現林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境內林地面積207萬畝,森林覆蓋率71.1%,植被覆蓋率75%,是浙江省重點林區縣之一。近年來,安吉縣立足縣情、林情,積極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制定了《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縣林地流轉經營權登記發證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為規范林權有序流轉提供了制度保障。安吉加強了流轉服務,成立了縣林權管理中心,建立了15個林權管理服務站,累計辦理山林流轉面積52萬畝,林農純收入得到了提高。
遠在浙南的龍泉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區縣(市)和第二大竹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龍泉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發放試點。這項制度施行1年多來,已發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214本,面積4萬畝,累計流轉證抵押貸款173筆5557萬元,余額165筆4551萬元,極大地調動了工商企業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流轉林地102萬畝,流轉率25%,占全省的7%,發展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373家,參與農戶達2萬余戶,占全市農戶的36%。林農在獲得流轉收益的同時,還可以在流入方處打工就業獲得勞務收入,也可以外出就業或創業。據統計,全市辦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的林農(流出方)比沒有辦理的收益高出20%左右。
推薦閱讀:
四川興文: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 為民鋪就致富路
貴州岑鞏:林下崛起“大健康”產業
福建周寧:生態發展激活“綠色經濟”
山東文登:推動創新突破 著力打造黑松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