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河北懷安:發展林下經濟促民增收紀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09  

      正月,本是農村里冬歇氛圍最濃的時節。而懷安縣太平莊鄉北夏家屯村村民卻三五成群走出家門,貓在林地,邊細心觀察新栽植的山楂樹防凍和成活情況,邊分析討論個中原因。合作社負責人吳友河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合作社投資900多萬元加大果樹栽培和林下產業發展, 新栽山楂樹180畝, 果樹600畝,建設林下種植藥材2000多畝。

      北夏家屯村只是懷安縣大力發展林下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懷安以立體復合經濟為突破口,在林業發展基礎上,向林下產業要效益,切實增加農民的 “綠色收入”。 目前, 全縣發展以林農、林苗、林菌、林藥、林畜、林禽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總面積2萬余畝,年實現產值1億元,直接帶動農戶增收3000萬元。

      突破: 向復合經濟要效益

      就懷安縣而言,過去提高收入只能靠發展經濟林,不斷增加杏扁、錯季小雜果等種植面積。一段時間里,這種發展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隨著種植比重逐年增加,全縣干鮮果品種植面積接近30萬畝。其中,杏扁掛果面積15萬畝, 產量1000噸, 錯季雜果總面積發展到5000畝, 年產雜果5000噸,林業產值達5000萬元。”懷安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林業發展逐步擴大的同時,近年來隨著土地資源日益緊張,過去的發展方式的一些局限性也逐漸凸顯出來。

      針對這一情況,懷安縣立足林業產業基礎,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積極探索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為主要內容的立體復合經營,走出了一條發展林下產業之路。

      創新: 以多種模式增體量

      發展產業,科學規劃是前提。

      懷安縣充分發揮林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下大力調動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科學編制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堅持林下經濟與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相結合、與林業工程建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科學選擇發展模式,合理進行產業布局,實施了 “林—草” “林—禽” “林—藥“林—菌” “林—菜” “林—苗”六大林下產業工程,引導農民拓展視野,培育林下增收產業。目前,全縣已基本形成了一鄉一業的林下產業格局:

      王虎屯鄉涌泉農牧以 “合作社+農戶” 的方式, 大力發展 “林—草” 產業,通過林地集中流轉,種植苜蓿等飼草,提高林地的附加值;太平莊等鄉鎮重點發展 “林—藥”產業,通過林地流轉形成規模, 吸引農戶常年打工就業,賺取租金和紅利雙重收益;西灣堡鄉則發展 “林—菌”產業,帶動周邊群眾發展食用菌; 在頭百戶鎮、 左衛鎮,“林—菜”產業成為農戶致富的新途徑,他們利用林地間隙種植大蔥、蔥頭等實現了增收。

      截至目前,懷安縣共發展林下產業的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60余個,年種養效益達2300萬元。

      扶持: 助林下產業快速發展

      為進一步盤活林地資源,實現立體發展,懷安縣打出了 “組合拳”。

      他們專門成立了林下產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 強化指揮和協調職能,并將發展林下經濟列入各鄉鎮年終考核范圍, 納入扶貧開發序列。 同時,他們還制定了扶持經濟發展 “十八條意見”, 出臺了 《懷安縣荒山綠化實施細則》、 《林業產業發展規劃》 指導方案, 助推林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將扶貧資金及全縣涉農資金向林下產業發展傾斜, 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以上。

      為切實解決林下經濟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懷安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成立了以林業、畜牧、農業、科技等部門為主導的技術服務組, 技術人員分片包干、定期下鄉進行林下經濟實用技術培訓,手把手傳授農民實用技術,切實讓他們學得會、用得上、能致富。

      此外,懷安縣還緊抓發展林下產業的大好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引進了省內外多家公司開發林下產業項目。 同時, 以扶壯林下產業龍頭企業為抓手,給予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助力林業產業發展。

      推薦閱讀:

      山東濟寧:做強林下經濟 發展現代農業

      河南洛寧:經濟林苗木俏銷

      重慶:培育無病苗木 助推現代農業

      湖南新化:林業局大力整頓花卉苗木市場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