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河南:花卉大省如何“度冬迎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14  

      一邊是花卉消費需求減弱、綜合成本上漲,一邊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同質化現象嚴重,新常態下,花卉大省河南如何由大變強,盡快“度冬迎春”?4月7日,在駐馬店召開的全省花卉年會,就花卉產業如何全面提質增效,開出“轉、創、融”三副良藥。

      A轉出“花動力”

      我省是名副其實的花卉產業大省。截至目前,全省花卉生產面積183萬畝、產值達394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2.4%和8.5%,生產規模持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二位,花卉從業人員達56.4萬人。

      “大是實力,但結構不合理,就可能成為包袱。”與會專家表示,我省花卉種植結構中,觀賞苗木占絕對地位,鮮切花、盆花、藥用食用花卉等占比較低;在產業結構中,種植業產值占89.1%,二、三產業僅占10.9%;企業產品單一化、逐同化現象嚴重,產品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導致不少花卉苗木銷售困難。

      會議指出,今年,我省將重點抓好許昌鄢陵、信陽潢川、南陽臥龍、新鄉獲嘉、鄭州近郊及惠濟區的花卉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建設,在科技創新、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化流通、品牌化建設、政策扶持等方面推進花卉產業基地建設轉型升級。同時,引導企業向生產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和智能化轉變,實現花卉生產由勞動力、土地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B創出“花品牌”

      隨著花卉產業化集群和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全省花卉產業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基本形成南陽月季,洛陽牡丹,開封菊花,濮陽鮮切花,安陽桂花、盆景,鄢陵、潢川觀賞苗木六大生產集聚區,鄢陵、潢川、獲嘉等地成為全國花木之鄉。

      “但由于我省從事花卉科研教學的機構較少,導致花卉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這已成為制約全省花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重要瓶頸。”省花卉協會會長何東成說,我省規模以上花卉企業僅占總數量的21%,知名度高的花卉龍頭企業更少。

      會議建議,今后我省要加快培育自有技術和花卉品牌,在產品的“名、優、新”上取得新突破;加強花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品種創新、技術研發和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為花農提供更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壯大中端花卉產業板塊,打造高端花卉中心鏈條,在全國乃至世界叫響河南花卉品牌。

      C融出“花經濟”

      油菜花海千層金,梨園盛景萬頃白。近兩年,以觀花、花文化展示等為主題的花卉休閑旅游呈井噴式發展,成為休閑都市農業發展新亮點。統計顯示,2015年,全省以花卉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接待游客65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8.8億元。其中,鄢陵縣推出春季賞花、消夏采摘、花香茶韻、踏雪尋梅、花香農家樂等系列休閑游,全年接待游客42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9.2億元。

      何東成表示,隨著花卉消費由集團消費、節慶消費向大眾消費、日常消費轉變,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花卉企業確實需要主動適應和準確把握市場新脈動。

      對此,會議建議,今后花卉產業要與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相融合,以花卉基地為載體,打造花卉藝術主題公園和主題景區,開發花卉觀賞、游憩休閑、文化體驗產業,形成花卉文化創意和花卉旅游商品設計、加工、銷售等花文化產業鏈,打造綜合、混合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

      推薦閱讀:

      四川溫江:從林地邁進銀行

      安徽臨泉:楊橋鎮農家喜歡養花草

      云南昆明花拍中心:做亞洲花卉市場的“風向標”

      四川漢源:花卉經濟“引爆”鄉村旅游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