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幾十萬乃至百萬的鮮切花,每4秒鐘就能完成交易。在云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每天都上演著這種快速交易。作為國內最大、亞洲第二大的產地型花卉拍賣市場,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通過十四年的運作,構建起一個面向全國的花卉價格形成中心、市場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和服務中心,去年總交易量8.475億枝,增幅14%,日均交易量達240萬枝,已然成為中國乃至亞洲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
每4秒鐘完成一單拍賣交易
每天晚上7點,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都熱鬧非凡,鮮花在該中心經過質檢、分級后開始拍賣,之后直接被運輸到全國各地或其他國家。3月11日晚間8點,記者在現場看到,燈火通明的鮮花拍賣大廳,被捆扎包裝成箱的各色鮮花被傳送帶依次排列送到拍賣大廳,來自全國各地的供貨商、購買商、花市老板和拍賣員占據了500多個交易席位。拍賣席上,每位競買者的桌面鍵盤均有液晶屏幕及查詢功能快捷鍵,買家可以及時掌握交易情況,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同時,交易系統還增加了數據分析,為花卉供銷企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并依托互聯網及無線網絡技術,為供貨雙方提供市場行情信息、交易信息查詢、電子訂貨、市場動態分析等服務,甚至可以通過銀企合作為供購雙方提供花卉金融服務,解決花卉生產者融資難的問題等。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該中心采取的多筆撮合競價、實時遠程交易、遠程供貨交易以及拍前預售等多種交易模式,實現了一個貨位上的多桶貨品在一次轉鐘拍賣中同時允許1至9人在規定時限(價格)進行購買,進一步縮短了購買商的交易時間,也提高了拍賣效率。“每天晚間都要拍出玫瑰、勿忘我、繡球等100多種鮮花,僅3月10日單日交易額就達260多萬元。”該中心拍賣部李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據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張力總經理介紹,該中心于2002年12月20日建成并投入運營,占地147畝,有交易場館5.5萬平方米,擁有兩個拍賣交易廳、9口電子交易大鐘、900個交易席位,可滿足每天800-1000萬枝的交易規模。截至目前,擁有種植商(供貨商)會員2.5萬多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購買商3100多戶。形成了以玫瑰、非洲菊、滿天星,康乃馨為主,其它一百多個品類為輔的花卉交易產品群,日交易量200-300萬枝,高峰期日交易規模突破700萬枝。其中玫瑰交易量占整個云南玫瑰總產量的70%、滿天星占90%、非洲菊占50%、康乃馨占5%、其他花卉占5%。經該中心拍賣的鮮切花已進入到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沈陽為中心的國內高端市場;以泰國、日本、新加坡、香港、俄羅斯、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主的出口市場以及以福建、武漢、烏魯木齊、濟南、鄭州為主的中低端市場。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通過先進的電子交易模式提高交易效率。但是在拍賣過程中,如何實現在短短幾秒鐘就敲定價格?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中心采用的是荷蘭花卉“降價式拍賣”:拍賣進行時,鮮花按品種、品質、品牌組成不同的批次,從高價向低價遞減,顯示價格的光標從高到低逆時鐘轉動,第一個出價的競拍者為該貨品的最終獲得者,每次的交易時間不超過4秒。快速成交的機制使得鮮花的市場價值迅速得到確立,并以最快的時間進入流通環節。同時,該中心在交易方面采用充值交易的方式,杜絕了賒賬、欠款等問題:購買商確認購買之后交易款項就從充值卡中扣除,并轉入供應商對應的銀行卡中,供應商次日就可以查詢到帳情況。“花價比股價還動蕩呢。在這里,鮮花集聚且品質有保證,購買力也集中,不需要擺攤設點,不需要討價還價,通過公平公開公正的標準,體現‘好花好價’,并實現‘花好賣’的目的。”從2004年起就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工作的拍賣師洪江華對記者說。
強大的鮮切花交易數據庫
如今,歷經十四年運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建有全國首個鮮切花交易數據庫,該數據庫現存儲了四十多個大類,500多個花卉品種長達13年的交易數據,這些數據涉及不同市場、不同產區、不同生產群體、不同花卉品種的產量、質量、等級、價格,既可為政府產業政策的制定、市場開拓提供依據,也能為廣大花農了解市場、指導生產提供最有力的幫助。“基于此,除了發布交易信息,我們每年還會發布很多產業指導信息,比如玫瑰去年的交易狀況如何、今年的交易狀況如何?背后帶來的生產狀況是怎樣的?為什么價格漲或跌了?明年是什么態勢?”張力說。
數據來源于蓬勃的花卉產業,被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認定的五星供貨商--玉溪通海錦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董春富告訴記者,去年企業的產值達到4300萬元,比2014年增加了700萬元。目前,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的投入達到營收的13%,全部花卉品種166個,引進和新發現培育的新增品種30多個。做為專業從事玫瑰花種苗繁育、玫瑰鮮切花的生產銷售企業,公司帶動農戶3570戶,帶動花卉種植面積7500多畝,把傳統的種植經驗與大數據結合,尤其是依托花拍中心不僅花的價格有保證,而且對企業品牌的打造很有幫助,我們下一步還將走向國際市場”。
花拍中心的這些數據都成為了花卉產業經營者發展的指南針。
“花拍在線”創新價格形成機制
隨著“花拍在線”這一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自建的鮮花線上供應購買平臺在2014年10月24日的正式上線運營,目前已有400多家供應商和3000多家花店與花拍在線建立了合作關系。據記者了解,“花拍在線”的價格形成機制是最大創新點,通過將每天交易分為“競價交易”和“定價搶購”兩個階段,“花拍在線”價格形成機制最準確地反映了市場供求狀況,最大限度提升了買家的在線體驗,既考慮價格的形成,又兼顧促進成交這一目的。具體來講,在“競價交易”時,購買商可報出不低于掛牌價的1-3個不同價格。當某一產品供不應求時,“花拍在線”系統在同一產品所有購買商的出價中按“最優價”原則成交。如果某一購買商的3個出價均高于其他所有購買商的出價,則按這3個出價中的最低價成交。“競價交易”結束后,當天的剩余產品進入“定價搶購”交易階段,購買商在規定時間內,以系統公布的產品定價下單購買,按“先到先得,搶完為止”的原則交易。“但‘花拍在線’并不是傳統意義的鮮花銷售電商,而是品種、品牌、品質的推廣平臺,致力于將云南花卉的新品種、知名品牌和優秀品質的云花讓更多的購買方所知曉。旨在服務于廣大花卉從業者,最大限度地節約交易成本,最大程度積聚高質量花卉產品數量,讓更多的買家受益,讓更多的花農致富。”張力說。
在位于石林的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非洲菊新品種的繁育大棚里,市場上罕見的各色非洲菊令人驚艷地綻放著。仔細觀察今年的花卉消費市場,品種、品質、品牌已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為此,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將全面實施“百強”工程:培育100個供貨商品牌、100個種花能手、100個購買商品牌、100個種植示范戶、100個優秀合作社。“未來5年,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所擁有的會員將覆蓋云南省內80%以上的生產企業、聯合體及農戶,采購商將涉及國內20多個主要消費市場和國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采購商數量將超過5000家,使拍賣交易量占到云南鮮切花交易總量的50%以上,實現交易額達到4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最終將云南打造成為面向全球的花卉生產、采購、物流和市場中心。”采訪期間,云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倪功副總經理表示。
推薦閱讀:
四川漢源:花卉經濟“引爆”鄉村旅游
江蘇沭陽:調整產品結構 花木電商綻放"春天里"
江西贛州:育苗戶為科研單位培育課題苗
四川萬源:林下經濟撐起農民收入“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