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山東淄博:種“搖錢樹” 走“致富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13  

      “五一”前后,桓臺縣馬橋鎮康楊村隆景園林苗木合作社里,一派繁忙景象。園內培植的法桐、白蠟等樹苗綠茵茵一片,生機盎然,工人們正忙著剪枝、澆灌,前來購買樹苗的客戶絡繹不絕。

      “現在正是苗木銷售旺季,這幾天除了本地客戶外,來自東營、濱州等周邊地區的也源源不斷”隆景園林合作社負責人何玉兵話沒說完,手機又響了,他一邊與客商交流,一邊向記者介紹,“目前,合作社內有直徑4厘米的小苗木近5萬棵,直徑8厘米的大苗木1萬余棵,另外今年又擴大種植面積,新栽種了100畝法桐,合作社利潤把里攥,前景一片光明!”

      康楊村多年來一直靠種植農作物為主,靠天吃飯,利潤微薄。前幾年一次外出考察時,何玉兵發現許多貧困地區依靠精品綠化苗木的種植給生活帶來了轉機,走上了“致富路”。種農作物一畝地一年只能賺兩三千元,如果搞苗木種植,既能綠化環境,也能增收致富,一畝地可以收入上萬元。何玉兵就留了心,決定嘗試發展綠化苗木。考察回來后,恰逢村里搞土地流轉,于是說干就干,在鎮村干部的支持下,一次性流轉土地200畝,投入100萬元建成苗木種植合作社。隨后,他又從外地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根據市場需求,精心培育種植了法桐、青垂柳、白蠟等樹苗。

      在剛剛擴建的100畝苗圃基地里,記者看到小樹苗長勢喜人。苗圃基地投資50余萬元,全部種植法桐,共計8000棵。何玉兵介紹,這個品種的數木,吸收PM2.5效果好,市場需求量大,這些樹苗多數已經預訂出去了。

      現在,苗木合作社技術上逐漸成熟,在省內外發展了許多固定客戶,產銷進入了良性循環。苗木種植扮靚了村容村貌,也帶動了村民致富。記者遇到正在搬運樹苗的村民馬光彬,他今年50多歲,在合作社內上班,每年平均賺8000多元,多的時候能掙到上萬元,像他這樣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的村民還有不少。“這些樹苗都是搖錢樹,靠種植樹苗村子越來越漂亮,日子越過越有滋味!”馬光彬說。

      對于合作社發展前景,何玉兵信心滿滿。現在全國各地都重視城市綠化,苗木種植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他希望通過用心經營,把康楊村苗木合作社做大做強,打造成當地的苗木購銷集散地。

      推薦閱讀:

      云南祥云:“十二五”祥云縣花卉產業穩步發展

      云南大理:食用與藥用花卉成群眾增收致富新興產業

      湖北孝昌:拓展網絡銷售渠道 助農民種植苗木花卉增收

      山東郯城:花農不走“尋常路” 種出“花瓶”巧致富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