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花爛漫時,進入四月,蓬萊美麗鄉村馬家溝儼然成了花的海洋,爭奇斗艷的各色花卉,編織成五彩繽紛的錦緞,姹紫嫣紅的扶疏花木,穿插成層次分明的小品,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徐徐展開。近期,該村舉辦的“膠東首屆生態旅游百花節”正式啟幕,到馬家溝賞花踏青成為城里人休閑放松的首選,一時間各種賞花圖、春游圖刷爆了朋友圈。
賞花踏青成為這個春天馬家溝鄉村游的主題,更讓村莊提前一個月迎來旅游旺季。四月以來,該村已接待游客4萬人次,其中清明小長假單日接待游客近8000人,同比分別增長38%和42%。
游客爆棚源于馬家溝做足了賞花“文章”。為豐富旅游功能,增加景區的觀賞性,去年該村先后投資200多萬,在景點周圍及道路兩側實施觀賞性花卉種植,種植大葉女貞、紫薇等多種苗木6000余株,規劃打造了多層次、多種類的花卉苗圃近百畝,形成了移步皆景、錯落有致的田園賞花格局。“傳統的春花大多集中在四五月份,花期短致使‘花落人走’”馬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馬繼業介紹,通過差異化種植,打造“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觀賞格局,拉長了賞花的時間軸線,變“月度經濟”成為“年度經濟”。為了實現四季有花、花各不同,該村因時制宜充分考慮地勢、光照、水分等自然因素,坡上種植大葉女貞、紫薇等喬木灌木,坡下栽種金娃娃萱草、紫花地丁等草本植物,水系池塘種植荷花、睡蓮等水生花卉,實現了苗木種植立體化。同時,融觀賞性與經濟性于一體,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形成暮春有草莓、初夏有櫻桃、仲夏有桃李、夏秋有葡萄、仲秋有蘋果的采摘格局。
花香客自來。優美的田園風光,讓馬家溝的鄉村旅游炙手可熱。“本地有半數的旅行社與我們簽訂協議,推出了陌上踏花游、花間燒烤游、親子童真游等10條旅游線路。”景區營銷經理姜彬介紹,這里還成為小有名氣的創作基地,與景區簽約的婚紗攝影公司就有6家,還有10多所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把這里作為寫生采風創作基地。
以花為媒巧增收。“過去賣果銷路愁,如今地頭賣高價。”村民馬繼安這樣感慨。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讓果農嘗到了甜頭兒。像馬繼安一樣,許多果農在自家的采摘園,足不出戶就賣出高于市場兩三倍的價格。“我們人均收入達2.85萬元,高出當地平均水平近1萬元。”馬繼業十分自豪地說。小花瓣富了農家,也創造了商機。許多投資客把目光投向馬家溝,投資旅游項目,空中滑索、兒童樂園等6個游樂項目,投資超過200萬元。今年規劃打造的民俗風情區、水上游樂場等新項目也即將開工。
做活“賞花經濟”激活鄉村旅游,在蓬萊許多村莊也成功試水。南王街道牛山楊家村,連續多年舉辦的“櫻花節”既吸引了游客,還為櫻桃銷售搭起橋梁。北溝鎮的烽臺勝境景區,推出“踏青賞花”、“祈福請香”等旅游線路,游客數量和綜合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20%。村里集鎮大道劉家村以花為題開發出木屋花居、槐花米飯、百花蜂蜜等特色旅游產品,帶火了鄉村游,本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推薦閱讀:
江西:讓綠色“家底”更厚實
青海:林業部門強化執法監管確保造林用苗質量
湖南:對接“一帶一路” 林業揚帆出海
北京:1.3萬戶農民林下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