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山東濟南:當藝術遇上“花樣農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15  

      4月9日以來,濟南市長清區雙泉鎮熱鬧非凡,春季賞花節的開幕讓這里一直人潮不斷,這樣的賞花節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

      而10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罕為外界知曉的偏遠山鄉,“花樣農業”工程的提出與實施,徹底改變了雙泉的面貌。

      “通過連續近10年的不間斷打造,‘花樣農業’不但助力雙泉全國美麗鄉鎮創建,還帶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溢出效應已經顯現。”雙泉鎮黨委書記方寶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偏遠山鄉的華麗轉身

      雙泉鎮地處泰山西北麓,屬山區鄉鎮,轄4個管理區,48個行政村,人口3.1萬。雙泉自古就有“四面云山不墨畫,一曲澗水無弦琴”的美譽。然而因為傳統農業的束縛,加之生產結構單一,雖坐擁良好的生態和人文環境,并沒能讓百姓真正富裕起來。

      “值得欣慰的是,歷屆雙泉鎮委、鎮政府都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走生態立鎮的發展路子,且都得到了長清區領導和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為發展‘花樣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方寶軍書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2007年以來,雙泉鄉黨委、政府立足自身實際,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雙泉,魅力水鄉”的發展目標,加快了生態修復、退耕還果、河道治理、環境整治的步伐。2010年,雙泉實現撤鄉設鎮,鎮委、鎮政府乘勢而上,提出了建設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精品鎮的工作目標。

      2013年5月,農業部開始在全國遴選美麗鄉村創建試點,經過嚴格評選,同年11月,確定雙泉鎮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鎮。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雙泉鎮更是將省級文明鎮、省級生態鎮、省級最休閑鄉鎮、山東省最美風情小鎮、山東省旅游強鎮等一張張燙金名片攬入囊中。

      “雙泉雖屬偏遠鄉鎮,但區位優越,生態良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方寶軍看來,雙泉自古以來有魯中名邑之稱。“值得一提的是當代著名畫家蔡玉水,他在雙泉創辦了建國以來首個‘鄉村藝術沙龍’,他‘用藝術改變鄉村’的理念與鎮委、鎮政府提出的‘花樣農業’戰略有機結合正悄然改變著雙泉。”方寶軍說,蔡玉水把雕塑藝術帶進花田,讓“藝術+文化+旅游”在雙泉鎮有了著力點,促進了鄉村游的發展。

      在“花樣農業”助推下,雙泉鎮賞花經濟和采摘經濟應運而生。截至2016年4月,雙泉鎮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濟南油菜花旅游文化節,九屆雙泉櫻桃觀賞采摘節,三屆石榴花觀賞采摘節,兩屆油用牡丹、海棠觀賞采摘節,一屆野酸梅觀賞節以及一年一度的金秋趕秋會等系列節慶活動,每年吸引游客30余萬人次,年度實現旅游總收入6000余萬元。

      藝術遇上“花樣農業”也“瘋狂”

      “我們本來是慕名雙泉的油菜花來的,到了這里還看到大片的牡丹花和海棠園,真是有種百花齊放的感覺。尤其是這里的花田中還點綴著雕塑,既能親近花海還能欣賞藝術,很有特色,這趟來得太值了!”來自淄博的游客李女士口中的雕塑就是蔡玉水“用藝術改變鄉村”行為的一部分內容。

      2009年初,蔡玉水首次踏上雙泉的土地,淳樸的鄉風及“花樣農業”的遠景感染了他,他決定“走出畫院,根植鄉村,拓展藝術邊界”,將工作室建在了雙泉鎮,將本體藝術擴大到與鄉村百姓相結合。2015年,他拍攝了以雙泉萬畝油菜花田與雕塑相結合的藝術片《溫暖地遇見》,影片中的人物和場景均取自雙泉鎮,“拍攝電影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雙泉,共同參與建設美麗鄉鎮。”蔡玉水告訴記者,他準備再拍攝一部以雙泉人實際生活為藍本,講述百姓生動而平凡故事的喜劇電影《藝術也瘋狂》,向外界推介雙泉。

      近年來,由于增添了藝術與文化元素,雙泉賞花節知名度倍增,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給當地村民們帶來了額外收入。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僅在去年的濟南市第三屆油菜花旅游文化節期間,雙泉鎮柳杭村的停車費收入就突破4萬元,優、稀、鮮、特農副產品的銷售令當地群眾樂開懷。因為鄉村旅游的發展,該鎮人均純收入增加600元。

      “花樣農業”催鼓農民腰包

      對于游客來說,潔白似雪的牡丹花、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清新亮麗的海棠花、世界珍稀的野酸梅花,既新奇又美麗,但對于雙泉鎮的農民們來說,這些花兒帶來的“花樣農業”托起了他們的“致富夢”。

      “雙泉鎮發展‘花樣農業’不只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為了鼓起村民們的腰包。”雙泉鎮人大主席劉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以種植油用牡丹為例,進入盛產期后,預計每畝地僅牡丹籽一項收入就能達到7000元左右。而以往同樣的山坡地村民們種植玉米、小麥,收入相差好幾倍。

      如今,“花樣農業”已發展成為雙泉的特色產業。規模化種植引來加工企業的落地,濟南三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當地油菜籽為原料生產的“家鄉美”菜籽油系列產品,不僅解決了村民油菜籽的銷路問題,菜籽油還成為特色旅游產品;“花樣農業”也帶來農村土地的集體流轉,山東千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流轉土地建設野酸梅種植基地,讓村民有了固定收入,企業還承諾優先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助推了精準扶貧工作。

      “花樣農業”還促進了雙泉鎮現代農業范疇內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雙泉鎮副鎮長韓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第一產業方面,已形成以核桃、油菜、油用牡丹等林果和林下經濟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全鎮三大油料作物總面積達到7.4萬畝,石榴、櫻桃、蜜桃、娃娃菜等特色種植6000畝,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1家;第二產業方面,“花樣農業”已經吸引了多家油料、果品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落地,做大做優農產品深加工;第三產業方面,已形成了以生態文化休閑觀光游為主的鄉村旅游主導產業。

      隨著“花樣農業”的深入推進,“江北婺源、水鄉雙泉”的名氣越叫越響。“前些日子,網上有一句流行語,我把它改一下,‘世界很大,到雙泉來看看’。”方寶軍發出盛情邀請。

      推薦閱讀:

      吉林長春:推進林業管護和林下經濟發展

      江西宜豐:花木產業成富民“綠色銀行”

      山東聊城:花卉經濟崛起之路

      浙江建德:巧手栽培工藝苗木 探索致富路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