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黑龍江:大興安嶺扔掉“木飯碗” 端起“金飯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12  

      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區,有著“中國最冷小鎮”之稱。潔凈的白雪覆蓋著遠處的山巔,剛剛吐綠的松樹與色彩艷麗的紅柳,如一條條彩帶將群山環繞。

      “我們著力打造生態旅游業,把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大興安嶺呼中區區委書記李軍說。扔掉傳統的森林采伐“木飯碗”,端起利用良好生態的“金飯碗”,呼中正在經歷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紅毛柳生機盎然

      “中國最冷小鎮”有大森林、萬年巖畫、蒼山石林

      嶺上春來晚,紅柳報春歸。在大興安嶺綿延數百里的呼瑪河兩岸,眼下正是報春使者紅毛柳生機盎然的時節。

      大興安嶺呼中區,因呼瑪河發源于這里而得名,素有中國紅毛柳之鄉、中國偃松之鄉的美譽。每年三月起,在白雪的映襯下,呼瑪河沿岸那接連成片的紅柳格外鮮艷。冬日里沉睡的偃松,揚起墨綠的虬枝。興安杜鵑的花蕾,也已爬滿了枝頭,給沉寂一冬的大興安嶺帶來了春的訊息。

      國家3A級景區白山景區內,興安之巔大白山上,沒膝的白雪成為游人嬉戲的最好去處,登上興安第一塔,大興安嶺盡收眼底,莽莽群山如蜿蜒巨龍,盤踞在興安深處。攝影愛好者們紛紛用鏡頭將美景收藏。

      呼瑪河兩岸,山間落葉松枝上已經吐露出嫩綠的芽苞,狍子、雪兔在山林間歡呼跳躍。這里是天然的森林大氧吧,純凈的空氣造就了湛藍的天空和如雪的白云。

      呼中區地處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脈北麓,森林覆蓋率達96.24%,境內千米以上山峰多達800多座,年平均氣溫僅-4.3℃,城鎮歷史最低溫度達-53.2℃,全年無霜期僅有80余天,被稱為“中國最冷小鎮”。因海拔、地理等因素,呼中區風光秀美、歷史厚重,有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五大寒溫帶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這里還有國家3A級白山景區、省級地質公園蒼山石林、興安之巔大白山、萬年彩繪巖畫遺跡“龍首洞”等80余處景點。

      春看紅毛柳,夏賞大森林,秋觀五花山,冬覽大冰雪。自從2014年4月1日大小興安嶺全面停止采伐后,呼中林業局進入全面轉型階段,發展生態旅游業成為工作重心。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大興安嶺地區旅游局局長孟利說,大興安嶺地區專門召開了全區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今年旅游接待人數將力爭達到5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4億元。

      運木材線路變成旅游線路

      停伐后數萬名林區職工轉向森林管護

      3月19日上午,伴隨著車輪隆隆的轟響聲,Y503次列車緩緩駛入呼中區呼源鎮車站站臺。

      由呼中區與哈爾濱鐵路局加格達奇車務段合作推出的“鐵路專列出游,體驗云端漫步”旅游專列啟程。來自哈爾濱、加格達奇等地的首批游客,開始了“興安尋夢”之旅。

      Y503次列車一路向北,目的地正是富集旅游資源的呼中。加格達奇車務段段長陳汝清介紹說,這次旅游專列的開通,創新了鐵路和地方合作模式,將火車與旅游更好地結合起來,這對開發大興安嶺旅游項目、鐵路企業轉型發展都具有示范意義。

      旅游專列見證了大興安嶺林區的轉型發展之路。上世紀60年代,這條線路原本是國家Ⅲ級木材專用線——林碧支線,從林海站向北,直抵呼源鎮,全長115.5公里,林碧支線終點為呼中區碧水鎮。停伐后,原先的運材線路變成了旅游線路,游客乘坐觀光列車,既可以在呼中登頂“興安之巔”,也可以轉乘汽車至漠河開啟“找北之旅”,打造了大興安嶺旅游的交通環線,為游客提供了一條出行的便捷通道。

      專列上有曾經工作生活在大興安嶺的大爺、大媽,有喜歡探幽訪勝的“驢友”、攝影愛好者,還有很多周末出行的都市白領。列車全程由導游陪同,以小編組、慢速度的開行方式,將分布在鐵路沿線的村落、林場、風光連接起來,伴隨游客游覽呼中國家級森林公園、白山風景區、地下森林和蒼山石林旅游景點。

      隨處可見的美景背后,是林區停伐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起到的明顯保護作用。據統計,到2015年,大興安嶺林區活立木總蓄積較“十二五”前增加4400多萬立方米,森林面積增加7.7萬公頃,達到683.66萬公頃;林地面積增加10.6萬公頃,達到809.8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0.91個百分點,達到81.86%,比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前增加4.21個百分點,呈現恢復性增長的喜人景象。

      隨著停伐、轉型步伐的加大,森林管護力度越來越大,林區先后安排數萬名職工從木材生產行業轉向森林管護,共安排管護人員1.7萬多人,設立管護站359座,管護面積覆蓋了全部林業用地。

      據測算,隨著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增加,大興安嶺年生態服務價值高達1163億元;尤其是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大興安嶺累計創造生態價值2.7萬多億元。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賈玉梅表示,“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堅決守住生態紅線,深入挖掘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冰雪旅游前景廣闊

      降雪早,雪量大,雪質好,冰雪項目可多樣性開發

      大興安嶺是國內目前連片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素有“金雞冠上綠寶石”之美譽,是綿亙北疆的千里綠色長廊,浩瀚林海營造了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大冰雪、大石林及變幻莫測的北極光,彰顯著北疆風光的獨特之處。尤其是冰雪資源極為豐富,每年這里降雪早、雪量大、雪質好,發展冰雪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黑龍江的冰雪旅游產品完整度可說是全國最高,在這里可滑雪、賞雪、戲雪、玩雪,我們應該探討冰雪項目多樣化開發。”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說。

      光有資源還不夠,足夠的配套設施必不可少。在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天臺山旅游景區內,陣陣的機器轟鳴聲以及林業工人干活的號子聲打破了以往的寧靜,為冬季的大山又增添了幾許獨特的韻味……加格達奇林業局森林消防二大隊的隊員們,正在這里抓緊鋪設游人步行棧道。

      加格達奇林業局副局長馬寶峰說,今年,他們計劃在翠峰林場新建巖畫博物館,館內將陳設有代表性的巖畫拓片。他們還準備在鹿泉峰天然礦泉處新建面積一畝的蓄水池,并將池水用竹管引入棧道起點,讓游客在欣賞景區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品嘗甘甜的天然礦泉水。

      “今年,我們還要加大投入,在大興安嶺最高峰上建立一座地標建筑,借助低空飛行項目,讓更多游人能感受到大白山的雄偉魅力!”呼中區區長、呼中林業局局長劉少義雄心勃勃。

      大興安嶺地委、行署把生態旅游列為加快轉型發展的“六大產業”之首,重點推進。據統計,2015年全區旅游接待4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多億元。2015年11月至今年2月,接待游客183萬多人次,旅游收入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3.7%。

      推薦閱讀:

      重慶:一江碧水出三峽 青山金山雙豐收

      四川:發展現代林業富了村民綠了山川

      山東梁山:牽手“花木經濟”助增收

      河南方城:發展經濟林助力經濟建設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