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國的名貴中草藥,有人首先想到的是“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和素有“藥王”之稱的國家瀕危藥用植物金線蓮。記者從市農技推廣中心獲悉,目前,惠州市名貴中草藥仿野生栽培試種技術獲得成功,并向干粉、茶品、觀賞盆栽、浸酒等深加工和延伸產品發展,成為我市又一重要的特色優勢作物產業。
仿野生鐵皮石斛1200元/公斤
昨日,記者隨同市農技推廣中心農技專家來到龍門縣平陵鎮光鎮村的龍門縣神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生長在一棵棵樹上,石斛莖稈長而鮮嫩,長勢非常好。
“我們2015年開始試種,通過模仿野生鐵皮石斛生長環境,培養出品質高更加綠色環保的鐵皮石斛。”龍門縣斛金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莉告訴記者,鐵皮石斛生長周期一般是3年,從目前情況來看,試種非常成功,畝產達1000公斤左右,市場價能賣到1200元/公斤。
該合作社種植規模10余畝,記者看到除了集中仿野生栽培種植外,該合作社還在周邊山地的樹木上,利用純自然生態環境種植鐵皮石斛。
“仿野生種植的鐵皮石斛非常受市場歡迎。”李莉說,今年“五一”假期,該合作社吸引了1000多人次前來游玩,日均銷售兩三萬元。“接下來,我們計劃采取‘農業+游客’模式,大力推廣惠州市名貴中草藥種植。”
名貴中草藥種植規模全省領先
記者了解到,惠州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很多叢林陰暗潮濕,非常適合各種名貴中草藥的生長。我市從2012年開始,大力發展特色優質名貴中草藥產業。
“名貴中草藥經濟價值高,一方面能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栽培可以馴化保護名貴中藥草。”市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雄兵告訴記者,目前惠州市名貴中草藥種植規模數千畝,主要集中在龍門、惠城以及博羅,帶動了5000多農戶種植。“惠州市名貴中草藥種植規模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州市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嶺南藥材、優質水果、名優茶葉等特色作物種植,種植規模13萬畝,進一步推進我市特色農業轉型升級。
“我們將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李雄兵說,接下來,惠州市將加大項目、技術支持和宣傳培訓力度,積極挖掘開發本地特色優勢作物,配套推廣優質高效栽培管理技術,促進惠州市金線蓮、鐵皮石斛、艾草、涼粉草、雞骨草等嶺南藥材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發展林業經濟 農村發展的新空間
甘肅慶城:種植中藥材 促進農民增收
西藏昌都:育苗造林生態脫貧
黑龍江方正:農民種植食用菌增收 今春盈利達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