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江西石城縣琴江鎮的大畬村,青山環繞,綠柳成蔭,一排排白墻黛瓦、整齊規劃的客家建筑坐落于山水之間,農家樂的熱鬧畫面打破了村子的寧靜。
“我們店十幾張餐桌,端午節那幾天都被旅游團訂滿了。”村口的“常來”農家飯館老板張燭榮告訴記者,飯館所用的食材都是村里的“土貨”,雞鴨是吃蟲和米糠長大的,青菜是自家菜園種的;食材不夠,就向村民購買。“但在幾年前,只有到六七月份,荷花盛開的時節才陸續有些游客過來;現在一年到頭都是旺季,飯館每月的純收入有一兩萬元?!?/p>
而張燭榮自家餐館的變化只是大畬村發展旅游的一個縮影。大畬村黨支部書記張德興介紹,石城縣近年來加大對大畬村旅游開發力度,已先后建成古戲臺、蓮文化館、白蓮物種園、賞蓮采蓮體驗區,修繕南廬屋、紫氣騰光等古民居,并對大畬核心區域內住戶分區域分年度分步進行外遷集中重建,建成旅游商品一條街等。
“村里的旅游旺了,我們貧困戶賺錢的路子也就多了。”“常來”農家飯館服務員黃九秀開心地說。
今年48歲的黃九秀與丈夫尹永根過去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低保戶。幾年前,大兒子患淋巴癌去世,小兒子失蹤多年。勞動力薄弱的黃九秀夫婦艱難地撫養著剛上小學的孫子和孫女。如今,夫妻兩個除了低保補助金外,黃九秀在“常來”農家飯館當服務員,每月可領到工資1500元,尹永根在村里當保潔員,每月工資800元,生活改善了許多。
在大畬村,像黃九秀一樣捧上“旅游飯碗”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大畬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鄧過房向記者列舉了一串數據:人口僅256戶的大畬村,2014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05戶、329人。近幾年,村子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做大旅游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目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只剩44戶、162人。
除了開農家樂、土菜館、特產店,大畬村村民還將廢棄的樹根、筍殼拿來做精美手工紀念品,讓普通的山間“垃圾”變廢為寶,使山上資源得到效益最大化。
旅游旺了,名氣響了,錢包鼓了。如今的大畬村享有 “全省首批AAAA級鄉村旅游點”“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首屆江西十大秀美新農村”等榮譽稱號。據統計,該村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
廣西江南區:花木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重慶城口:“森林人家”帶領民眾脫貧致富
山西:自然栽培羊肚菌為脫貧致富提供新途徑
山東濟南:青山綠水變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