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黔江:引入香菇龍頭企業 帶貧困戶種菌棒年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12  

      公司將菌棒培養出來,交給農民,農民種出香菇后,再賣給公司。一個菌棒掙2-3元錢,一家農戶通過種菌棒,一年可增收4萬元。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專項基金中以農業基金將四川唯鴻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引進到黔江,不但幫助當地貧困戶脫貧,還要打造中國最大香菇種植基地。

      成果:公司+基地+農戶+銷售帶動脫貧致富

      “娃兒一年的學費不愁了,我家靠養菌棒去年增收了4萬元,今年我和老婆準備把菌棒擴大到4萬個。”重慶市黔江區馮家辦事處中壩社區一組,村民老羅喜笑顏開。

      羅勇口中的菌棒也稱菌袋、菌包,是由木屑(鋸末)等原料裝入塑料袋中制成,可接入香菇菌種。溫度保持在10到28攝氏度,一個菌棒每天澆兩三次水,十來天就可以長出香菇。長出來的小香菇采摘后,原處不久又會有新的長出來,基本上一根菌菇棒能產1公斤左右香菇。羅勇告訴記者,自己家的這些菌棒是從四川唯鴻生物科技股份公司“領養”的。

      公司先將菌棒培養出來,交給農民,農民種出香菇后,再賣給公司,前期費用由公司墊付。算下來,每種植一個菌棒,農民可以掙兩三塊錢。按照羅勇的計劃,今年種植4萬個菌棒,可增收8萬元以上。而三年前,由于家有兩個重病老人和上大學的孩子,羅勇一家還是當地的建卡貧困戶。

      “公司+基地+農戶+銷售”的產業化運行機制,是唯鴻生物在四川青川三鍋鎮的成功經驗,如今已移植到黔江基地,帶動村民脫貧致富,許多外出打工的農民返鄉,不少人蓋起了新房子,還買了車。

      幕后:看好香菇種植業 基金牽線搭橋引進公司

      這樣一家企業,是怎么來到黔江的呢?這離不開中以農業基金的牽線搭橋。中以農業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由重慶市產業引導基金、大足區國資委、宗申產業集團、重慶中以農業股權投資基金公司共同發起,主要投資特色農業,扶持具有創新要素的農業項目快速健康成長。

      “別看香菇不起眼,但市場規模很大。在六大菌種中,香菇是最大菌種。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的研究報告,目前我國香菇市場規模達800多個億,而且每年保持著10-15%的增長。”中以農業基金高級投資經理楊居銳表示,雖然行業很大,目前卻沒有一個巨頭出現。據楊居銳判斷,未來通過整合,國內可能出現一家香菇種植行業的巨頭,占有5-10%的市場,營收可達到幾十個億。在他眼中,唯鴻生物大有希望,因為其種植規模已在行業中排在前三位。

      最重要的是,唯鴻生物的商業模式跟精準扶貧高度貼合,通過產業扶持帶動本地經濟發展,這也是重慶產業引導基金最初成立時的使命。

      今年5月,基金和公司達成協議,設立黔江基地。截至目前,唯鴻生物在黔江的種植規模約200多畝,能夠種植300萬棒食用菌,年產值達到兩三千萬元人民幣。

      “黔江曾是國家級貧困地區,海拔在800到1500米之間,氣溫也適宜,在這里全年都可種植香菇。”唯鴻生物董事長陳善明告訴記者,自己對西南地區的農業非常看好,他計劃將黔江基地發展到2000畝左右,帶動農民就業2000人以上,三年內計劃發展到5000畝,打造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香菇基地。

      看好重慶的產業發展,除黔江基地外,目前唯鴻生物整個管理總部已經搬遷至重慶。同時,公司還在與其他區縣洽談新基地建設事宜,爭取在重慶建成中國規模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

      攜手:基金企業聯手 打造中國最大香菇種植基地

      基金給企業帶來的改變,不止于在企業和當地政府間牽線搭橋這么簡單。唯鴻生物于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隨著其上市發展壯大,在公司治理和人才引進方面,均有強烈需求。基金在這方面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公司的一些高管和高科技人才都是基金幫忙引進的,在公司內部管理方面也給了不少建議。” 陳善明對中以農業基金充滿贊許。

      不但如此,對公司的戰略規劃,基金也給予了專業建議。公司此前曾計劃做香菇深加工,但基金方面認為,種植香菇這個市場已經足夠巨大,需要“精耕細作”,便勸公司砍掉了這方面的業務,暫時聚焦種植,未來再作考慮。

      如今,唯鴻生物不但將香菇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加大了科技投入進行產業鏈的延伸,與西南科技大學合作并成立了食用菌工程研發中心,研發新的菌種。公司也成為了永輝超市的全國一級供應商,其他知名的商超品牌也開始陸續合作。除國內商超之外,公司的產品還遠銷海外。

      縱深:基金引導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據了解,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在農業領域設立的基金有3支,基金規模19.08億元,引導基金認繳出資8.94億元,為3年計劃投資額(3億元/年)。

      “目前,我們已經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打法’。”重慶產業引導基金董事長楊文利將基金的運作方式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幫助重慶本地企業做大做強,第二種是配合大型企業在重慶落地,第三種是將產業對接性較強的外地企業引進重慶。

      “在設立專項基金引入社會資本時,我們很看重基金的專業背景。”楊文利介紹道,比如農業基金,除了以色列英菲尼迪股權投資基金的團隊,還有本地的宗申參與進來,宗申近年來在農用車、農用無人機方面均有不俗表現。

      依托本地資源,產業引導基金也帶領基金管理人盡可能深入了解本地行業發展情況,“此前,很多基金管理人對投資農業企業不放心,農業企業的財務不規范、家族色彩等都是他們的投資障礙,我們就會幫助GP充分了解農業企業,逐步掃除這些障礙。”楊文利表示。

      通過優勢互補,推動產業發展,是重慶產業引導基金成立的初衷,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除了唯鴻生物,產業基金下的農業專項基金還投資了重慶乳制品龍頭光大乳業(奶牛夢工廠),通過配合實施土地流轉、農民變市民等工程,開展為農民提供品種改良、普及科學飼養、增加就業崗位、免費技術培訓、一對一扶持特困戶等多項措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切實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記者了解到,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入圍清科2016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LP20強,與業內知名的中關村創投引導基金等并駕齊驅,在剛剛出爐的2017(第十九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還獲得了“2017中國風險投資金投獎——政府引導基金TOP20”。

      “這兩個獎項相當于基金界的金雞百花獎,都是業內權威的榜單,作為政府引導基金,在市場上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殊為不易。”楊文利感嘆道。

      貴州:積極發展林下經濟 探索綠色致富路

      甘肅肅南縣:“轉型”種苗木經濟生態“雙贏”

      山東康驛:苗木“致富經”

      新疆尼勒克縣:林下經濟托起村民致富夢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