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光山下的曲溪村郊外,一片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坡地上,分布著花卉苗木種植基地、“井崗紅糯”荔枝種植基地等農業示范園。夏季的早晨,到幾個基地走一走,已經成為曲溪村黨支部書記吳佛升和東莞市駐村干部的習慣,看到基地上的花卉、苗木和果樹長勢良好,他們喜在心頭。吳佛升對東莞駐村干部說:“看到昔日丟荒的山坡地,如今變成了‘聚寶盆’,我夜里做夢也會咧嘴大笑呢!”
引進花卉苗圃種植產業
曲溪村是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溪西鎮屬下的一個行政村,地處粵東名山黃光山下、龍江河畔。曲溪村郊外,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果樹和苗木。過去,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留守勞動力多以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等農作物為主,很多山坡地被拋荒,沒有產生經濟價值。2013年6月,東莞市大嶺山鎮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組開始進駐曲溪村,駐村干部了解到大量坡地被拋荒的情況后,與村“兩委”干部認真謀劃探索,決定充分利用被拋荒的山坡地,發展花卉苗圃種植產業。
在占地220畝的濱柳種植基地上,吳佛升介紹說:“這里共種植110萬株濱柳樹苗,去年10月開始種植時每株大約15厘米高,現在已經長到1.5米左右了!”要管理好花卉苗木,關鍵在技術,通過東莞市駐村干部的穿針引線,去年以來,多位國內知名專家來到曲溪村,現場向鄉親們傳授種植經驗,指導如何施肥、澆水,如何防治病蟲害。“今年10月,部分濱柳可以剪枝出售了,到時專家們將到現場傳授剪栽技術,”吳佛升說,“目前我們已聯系好買主,銷路不用愁!”
改良荔枝品種,老果園煥發新生機
5月28日下午,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荔枝育種崗位專家胡桂兵,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張樹飛,在東莞駐村干部的熱情邀請下,來到曲溪村向村民傳授荔枝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優良品種的技術。
在一片占地約25畝的荔枝林里,記者發現,不少荔枝樹的枝干已經被整齊剪去,被剪處全部被包扎上薄膜。“剪去枝干,是為了嫁接新的品種,”吳佛生指著一株高約20厘米的荔枝嫩苗介紹,“這就是‘井崗紅糯’的荔枝新品種,比目前市場上售價高企的‘糯米糍’品種還要貴一些,目前每公斤‘井崗紅糯’的價格超過20元,是嫁接前老品種價格的10倍!”
曲溪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荔枝,由于村民往年種植的荔枝品種都是低劣品種,一直賣不出好的價錢,經濟效益差,村民紛紛把種植了十幾年的荔枝園拋荒。東莞駐村干部走家串戶與鄉親交談,了解到荔枝園丟荒的原因。為了尋找優質高產的荔枝新品種,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多次拜訪省有關農業專家,并多次到惠來縣華湖鎮美園村種植基地參觀取經,終于將美園村的荔枝良種“井崗紅糯”引進過來,首期嫁接面積25畝,約630株。
據東莞市大嶺山鎮駐村干部介紹,“井崗紅糯”荔枝種植基地將發揮“酵母”作用,以點帶面帶動鄉親們加入合作社,擴大“井崗紅糯”的接種改良規模,使丟荒的荔枝園能全面煥發生機活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推薦閱讀:
永福花農搭上電商快車 今年網銷額望破3500萬
伊通縣:依托百合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鄉寧縣:玫瑰種植合作社煤鄉飄玫香
邵家泉村百合產業讓農民收入顯著提高